使中国的发展_新加坡高官:中国的发展奇迹不是偶然的

使中国的发展

人民网新加坡12月19日电(记者林雷)张松声是新加坡商业界最高机构新加坡工商联合会的领导人,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1967年成立的太平船务,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航运公司。 张松声自身的经验与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和共同建设“一带一带”密切相关。 作为中国发展的目击者与与会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松声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谈到了中国奇迹般的变化和中国发展背后的原因。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年轻时张松的声音,这在他父亲张允中熏陶不了他的点滴。 “父亲生于中国,非常热爱家乡,坚持学习汉语。 太平船务的第一条远洋航线是1967年开设的从中国到中东的航线。 当时,在中国有“货物运输找不到和平”的说法,我父亲热心于新中国的建设。”

1970年,张松声首次来到中国,16岁的他一个人跟着货船抵达广州。 “当时,在我眼里,中国的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但人们有骨气,有干劲,有自豪感,社会也有秩序。 我认为,只要组织好大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就会变得巨大。”张松声说:“当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发射完毕,我相信中国人想做的话,是做不到的。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神州大地,刚从英国学到的张松声认为“开始感受到中国社会的自由气息和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他第一次在上海成立工厂时,更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先进的技术释放了生产力,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人们的干劲和创新能力进一步释放了。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到了。 ’他说

太平船务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967年,我们只有两艘船。 现在我们有150多艘货船,是东南亚最大的航运公司。 90年代,我们中国内地的同事需要在香港码头学习技术,现在需要从香港和海外派遣员工到内地学习,一切都与过去不同。”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作为新加坡工商联合主席,张松声向新加坡各界积极介绍了这一建议。 “首先,因为我对“一带”倡议有很强的共鸣。 我们的航运多年来从事这种工作。 70年代中国在非洲建设了坦桑铁路,和平船务的船只帮助中国搬运人员和物资。 那条路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 当我和和平船务的元老们知道“一带一带”的提议时,我们很兴奋。 张松“一带一带”的建议对航运事业的发展大有帮助。 新加坡和世界通过这项建议获利。 这也是新加坡和世界许多国家获得支持和欢迎的理由。

“中国实现奇迹发展并非偶然”,张松声称,中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国人民不能忍受苦难,不能离开中国市场的巨大能源,最重要的是中国统治者不能继续离开有效的领导人。

采访结束后,张松声带做记者走进父亲张允的办公室。 101岁张允中精神饱满,每天来办公室继续工作。 张允中参加过1956年的新中国国庆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人笑着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海外的中国人也很高兴,我们不怕被外国人欺负。 当时,太平船务不赚钱,愿意帮助中国运输。 我很骄傲。 我看到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了。 ’他说

使中国的发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