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_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高端化工是我省确定的“十强”产业,也是东营这一石油城市的特色。 在过去的2019年,东营化工产业正处于变革进化的重要时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省政府工作报告、威连化学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开工、2×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工程开工、东营疏港铁路全线进入铺装阶段……

目前全市以“山东发展高端化工产业,建设鲁北高端化工基地”为目标,全力加快高端化工项目实施,辅助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化工集中配置变革发展,化工产业迎来广阔发展前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精炼一体:通过上下游产业链

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

威联化学有限公司对二甲苯项目是投资114.3亿元,在国家“石化产业计划布局方案”中首次实现储备转换计划的项目,向上延伸建设千万吨精炼装置,向下延伸发展高级化学品,拉开了东营石化产业向高级化工转换升级的序幕。

中能石化发展有限公司200万吨/年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投资91.9亿元,由中国能源集团和尚能实业等企业合作,化工新材料产品比例达到55%以上,实现了“企业园区化、精炼一体化、装置大型化”。

利华益环氧丙烷联合生产苯乙烯项目投资66.22亿元,主要生产市场差距大、附加值高的高级化学品,推动企业从“独立链延长”升级为“互联、立体交叉紧密产业链网”,发展“精油―高级化工―新材料―制造业”

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

建设吕北高端石化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设吕北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为东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机遇。 市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将提高精炼生产能力,向下延伸建设千万吨炼油装置的芳烃产业链,建设PTA、新型聚酯、改性聚酯等新材料项目。 这为全市化学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参差不齐,链条短,利润低的问题引人注目。 今年以来,我市依托龙头企业、大项目,重视链条建设、链条延长、链条补充,推进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高,培育产业集群,加快结构调整、转型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威联化学等项目是我市建立吕北高端石油化学产业基地核心区的龙头项目。

下一步,我市将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精炼产能优化整合,加快威连芳烃等高端项目实施,积极获得配置精炼一体化项目,使石化产业从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向高水平市场终端产品发展,全力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科学技术能力:化工大市向化工强市的转变

7月25日,“石墨烯材料碘吸附值测定方法”团体标准正式公布,主办该标准草案的是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 该企业专注于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已经申请专利,主导或参与了国家、团体标准的20多项。

在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记者发现科研人员已投入到身心重要的技术研究开发中,为了得到实验数据,他们连续监测了3千小时,科研人员轮流记录参数。 在石墨烯材料试制阶段,实验任务逐步完成,研发团队每天要工作20小时。

石墨烯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在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产业技术门槛高,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令许多企业失望。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 今天买别人的技术明天又新了,只能被别人牵着走。 只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有立足点”。 公司知识产权技术人员对玉辉说。

把基础化工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向下游延伸,与新材料产业紧密结合,有机连接是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东营是化工大市,新材料企业也集中在化工领域,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石墨烯的研发,东营化工企业在新材料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据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从目前化工企业的分布来看,优势企业集中在市确定的化工产业布局范围内,下一步将强烈支持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加大研发力度,在能源消费、排放、用地等方面优先支持化工新材料项目建设, 特别依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长链、短流、高附加值”微细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我市由化工大市向化工强市转变。

设施保障: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走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化学工业园,绵延不断的化学工业管廊尤为引人注目。 管廊从海上延伸出来,码头和仓库区、仓库区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化工材料都实现了全管道运输。

区内公共管廊为运输工业原料制品、辅助公共材料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通道。 “以区内液体化工品的运输为例,管道运输,每小时约500吨,每吨运费还不到1元。 园区企业每年要运输数千万吨油品,单靠运费就能节省大量的费用。 负责管网运营的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区初期,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不利于园区长期发展。 在现在的住宅区,“你家的产品通过管道作为原料送到我家,我家的产品通过管道作为原料直接送到他家”,工厂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环境相适应的产业链。

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

公共管廊是优化我市化工园区基础设施,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9月25日,东营港区开始了2×10万吨的液体散装工程,对于提高东营港区的运输能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7日,东营疏港铁路全线开始进入铺轨阶段。 这标志着铁路达到试验运行条件还有“最后一公里”,建成后将为东营港和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港区融合、三位一体”的要求,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各方面资源与力量,统筹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物流一体化、能源一体化、消防安全应急一体化、产业协同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合作,促进产业上下游合作、集约集团发展。

(记者李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