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决机制民营企业主张“提起诉讼消除市场”
我省民营企业纠纷事件增多,省高院发表了82条法律风险防范提示
12月19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记者招待会,通报全省法院民间经济司法保护情况。 会议还发表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白皮书》和全省法院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十大典型事例。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杨晖通信员邱杨雨生
数读
民营企业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
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全省各级法院共受理民营企业各类纠纷案件(包括刑事、民营商事、行政、执行案件) 25.3万件,占全省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18%,谈判总额约1000亿元。 其中2019年1月至11月共受理12万7千件,超过去年全年受理总数。
近年来,全省法院接受民营企业相关案件的件数呈上升趋势,2018年接受12.6万件,比去年增加28.37%,2019年1-11月接受12.7万件,超过去年全年的接受总数,预计全年接受民营企业相关案件的件数超过14万件。
在各类纠纷案件中,民商事案件占有率最大,主要集中于买卖、借款、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服务等契约纠纷,其次是股权转让、股东资格确认、公司决议、经营、公司解散和破产等公司管理纠纷、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纠纷。
从地区分布来看,民营企业纠纷案件受理人数前两位的地区是长沙和邵阳,分别为7.62万件和3.22万件。 长沙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多年来民营企业案件数量稳定居全省首位。 邵阳是湖南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邵商”历史悠久,涉及民营企业的事件较多。
行动
防止企业“战胜诉讼,丢失市场”
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投资、安心经营并非空谈。 因此,省高院依法被定罪,强化财产权的保护,从慎重强制措施等多方面实行了细致的司法措施。
在审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中,各级法院依法履行刑事审判职能,坚持犯罪法定原则,正确把握罪与非罪的法律界限。 同时充分发挥民营商事审判的职能,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公平竞争权和企业创新权。
推进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机制建设,通过调解民营企业事件各环节,促进事件迅速解决,降低企业纠纷处理时间成本,防止企业“赢得诉讼丢失市场”。 例如省法院审理的某土地开发公司与湖南金科公司、金科集团的合同纠纷案件,法院通过耐心工作,最终促进双方握手和解,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投资湘南的信心。
不仅如此,全省法院还提高了民营企业相关事件的执行力,依法采取拘留、罚款、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黑名单等措施,与发改委、自然资源、公安、银行等机构建立了执行联动机制,全省法院执行了7.8万多起民营企业相关执行案件。
小标题
要防范法律风险,看法院的建议
省高院根据民营企业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总结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制作了风险提示白皮书。 共计82件,记者从中选出了一部分“干货”
●明确履约和违约责任。 合同中应当约定预付款、违约金、违约金延误履行、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约定定金时,请务必明确记载为“定金”,不要使用“预约金”、“保证金”、“定金”等,不允许定金。
●谨慎作出保证。 企业向他人保证自己的营业权、资产的,要明确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风险,充分理解保证人的经营状况、偿还能力。 应避免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审查保证合同,在保证合同表现不规范、内容不严格、内容违法等情况下造成不利后果。
●决定付款方式时,付款方和收款方除了金额较小的交易以外,都可以保留银行结算和其他证明书的付款方式,用现金付款可能无法证明付款状况。
●划清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的界线。 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要清楚,财务要清楚,不能混淆。 否则,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完全保存企业的就业资料。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名册、工资发行记录、工作记录等资料应由企业保管。 工人退休后对工资和加班津贴等状况提出异议时,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就承担无法提供证据的结果。 对于退休的员工,退休后将上述资料保存两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