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个关键词! 揭露优化江西商业环境的“法治密码”
如何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作用,不断创新最适合服务经济发展的商业环境理念、机制、方法,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极建设更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环境?
十二月初七
由省政府新闻机构、省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共同召开
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说“全省政法机关为江西省的高品质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保障。”
政法部门联合盘点
优化江西商业环境的“法治密码”
关键词1 :确保规则的公平性
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必须将平等保护贯彻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
我省着力整理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坚决打破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闸门”“玻璃门”“旋转门”,依法保证各种市场主体诉讼主体地位平等,法律平等,法律责任平等,目前规范文件已废止194件,修改38件
充分利用立法权是一大亮点。 我省参与立法途径,确定规则: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文件,需征求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招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规范文件的 关键词2 :鼓励创新创业
“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省委政法委员会负责人透露,全省政法部门统一创新和有效监管,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对新兴产业持慎重态度,在保护安全基础上确保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意愿和活力。
对违法违规要求企业收费,以各种监督检查的名义非法介入企业自主经营的,依法纠正。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商业秘密等犯罪123人。 妥善审理破产案件,充分发挥破产重整过程的功能,支持和支持企业恢复活力和重返市场。 全省法院破产案件受理数逐年上升,2016年为95起,2017年为230起,2018年为377起。 关键词3 :执法理念的转变
各类市场主体要专注于创业、安心投资、安心经营,政法机关要树立谦虚、慎重、善意的执法理念。
介绍说,我省政法机关正确把握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和非法筹资、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风气和违法犯罪等界限,严防刑事执法干预经济纠纷、民事责任成为刑事责任,切实防止一般违法违规作为犯罪处理。 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法逮捕民营企业人员527人,不起诉578人。
同时,坚持保护合法性和取缔违法行为,慎重应用扣押、扣押、冻结等措施,严格履行企业资金账户冻结等审查审查程序,严禁冻结逾期、超额、超范围扣押、扣押企业合法财产。 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共有49起民营企业因行政侵权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国家赔偿获得支持的案件。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检察机关监督取消了16起以刑事手段非法侵犯经济纠纷的案件。 关键词4 :加强司法保障
近年来,全省政法机关致力于企业和周边治安环境管理、预防经济金融风险预警、完善经济犯罪专业、企业案件专业化等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在清除黑色的专业斗争中,我省依法调查了“市霸”“行霸”“路霸”“品霸”,打击了破坏社会秩序的“债权回收公司”“调查公司”“地下警察队”,以及在工程建设等领域恶劣投标、暴力包围、强制施工等妨碍非公营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商品、议价投标、合同欺诈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省法院就现有的预约立案、微信立案、网上处理等民间服务机制,开拓相关企业纠纷立案的绿色渠道,迅速、迅速地审查相关企业案件。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检察机关逮捕2239人,批准提起公诉3028人的全省公安机关调查企业经济犯罪案件361件,破案解决260件,案件总价值33.86亿元,经济损失恢复2.18亿元。 关键词5 :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把执法司法权力的“减法”“除法”换成市场活力的“加法”“乘法”,各政法机关各有妙计。
省委政法委员会协调推进省政法各部门与省工商联、省非公有企业维权中心的双向联络机制,顺利反映民营企业存在问题、表达诉讼的途径,及时受理和解决企业合法合理诉讼。
省公安厅提出了“网络+公安政务服务”、手机APP、服务公众编号等措施,对企业在引进专家人才、雇员证明、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约服务”“绿色渠道”等特殊优惠政策。 省司法厅在江西省公共法律服务网、微信平台和APP客户端开设企业服务绿色渠道,组织1500名律师组成12个法律服务团,为省内19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免费的“法治健康检查”。 检察机关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深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及其立案规则,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公安经侦部门加快经济犯罪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建设,及时向企业推出各种经济犯罪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寻找脆弱的风险和脆弱环节,指导企业加强防范,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