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农村经济发展_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安顺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综述

黔中大地,流淌着农业发展新活力的美丽村庄,演绎着振兴乡村的新故事。

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推进下,2019年上半年我市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

截至5月底,全市水库地区种植面积63.78万亩,全市茶叶产量0.8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02.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9.2万亩,辣椒种植面积18.12万亩,出栏家禽1150万只,冷水鱼养殖实现0.24万吨。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平堤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蔬菜迎来丰收

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38亿元,增速为5.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73元,增速为10.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促进水库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激励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着重于水库地区,强调了规模化效应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平堤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区一角

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一望无际,机耕道纵横相连,喷泉设施整齐,绿色生菜、矮竹豆、西兰花集中,生机勃勃。

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指向“现在规模和蔬菜的面貌都出来了,没有以前那么杂乱”的蔬菜基地,很有自信。

高田村的村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但单人家庭经营小小零散,种植技术不足,市场情报不好,销售时不好,农家每年种植蔬菜,收入每年都不保障。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平堤高标准蔬菜示范园自动喷灌

高田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改变散兵作战方式,以规模化生产为前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今年年初,村民在1475亩土地上进入合作社,半个月,771户打倒旱田坎,将损坏的1621块土地合并为一块,移动212个坟墓,建设机耕道、淋浴管道和大型排水沟,土地有效平整,使平坝区天龙镇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成为贵阳市蔬菜的“供养基地”

现在,高田村已经收获了78.5亩甘蓝,生菜陆续进入贵阳市场,西兰花和矮竹豆等正在蓬勃发展。 高田村的示范效应已扩展到其他地区,邻村合旺村在20天内有569户村民出资3600亩土地进入合作社,再次引起建设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的新高潮,基地中心面积扩大到8100亩。

同样的产业故事,在普通县穿孔大街运营新中田水库区。

盛夏季节,枝繁叶茂通过普通县水母河流域的洞穴进入新中田水库韭菜示范园区,韭菜地连接,夏雨润泽下青葱。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韭菜地里劳动的群众

示范园区的农民多年来种植传统作物,虽然可以饱腹,但钱包不能膨胀。 从去年6月开始,开洞调整产业结构,500亩以上的水库地区全部变成韭菜。

思路清晰,方向清晰,产业兴起。 目前,新中田水库韭菜示范园区韭菜种植面积从“零”发展到2300亩,成为普通县规模较大的韭菜基地之一,也是该县韭菜产业发展的示范点。 普定县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韭菜种植业进一步从零发展到现在的1.05万亩,普定县整体韭菜面积从2017年的0.8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8万亩。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水库地区实现机械化农业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规模化,就没有规模效应、规模经济。

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过程中,我市集中于水库地区,推进规模化发展,一贯坚持以500多亩水库地区为中心的线索,逐步探索全市96个水库地区,制定“水库一策”实施方案,以粮食栽培为中心的水库地区47个,以蔬菜栽培为中心的水库地区49个, 农作物总栽培面积达到127.97万亩,致力于解决“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问题。 截至5月底,全市水库区种植面积达63.78万亩,强调规模效应。

培育新主体,提高农业质量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水库村开着金刺梨花

产业规模上升,如何推进提高农业质量的插件?

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袖,我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提高农业质量的“推进器”。

西秀区水库村的2300亩金刺梨承担了村民们财富的梦想,但是水果曾经卖不出去。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村级公司,金刺梨精加工成为以村支书陈兴为首的水库村村枝两委员的共识。

2015年,水库村开始走深加工的探索之路,建设了水库延年果酒厂。 “水果价格低迷时,坝村发展金刺梨深加工,稳定种植面积,亩产保持在5000元以上”陈大兴介绍,培育深加工企业,有效提高金刺梨产业的质量。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水库村延年果酒厂雪峰摄像

“西秀区委、区政府搭桥,果酒厂和重庆市食品协会协商一致,果酒厂生产的金刺梨果啤销往重庆市场,年销售额达数万吨,销售额将超过1亿元”现在,水库延年果酒厂成为贵州最大的果酒加工厂,年产果酒5000吨

迄今为止,安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短板在栽培规模小、农产品标准欠缺、质量不能保证、市场销售经验不足等几个方面。 培养新的经营主体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线索。

平堤塘约村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以前家家户户都是一个人在战斗。 产业不仅规模不大,而且蔬菜出来也找不到销路”塘约村村委主任彭远科讲述村子过去的情景摇摇头。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土地全部流失,大力发展香菜、韭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开垦荒山,种植果树,培育鸡,通过现代农业的栽培管理销售方式,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提高了全村形象,发展了全村旅游产业. "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塘约村韭菜产业栽培吕维摄

2018年,由村级合作社带领,塘约村蔬菜2200亩,黑樱桃,8月李等在果树林1550亩,农业年产值约1000万元,全村921户3393人实现分红共计161万元,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水库村、塘约村的成功经验是我市培育新主体,推进农业质量提高的缩影。

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我市加快新型主体育,健全完善贫困群众利益相关机制,全村社一体化“塘约经验”市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年产值160亿元,建设两个国家级、74省级、233市级重点领导企业和4181名农民专业合作社

着重生产销售联系,激活农业农村活力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0

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张指挥拍摄

我市大力改革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领导市场,强调生产与销售对接,推动农产品不断向省内外大市场进军。

西秀区“绿野芳田”公司作为地区政府的销售平台,积极探索生产销售联系机制,领导地区委员会在市场上奔跑,与上海、深圳、重庆等606家公司签订合计12.77万吨蔬菜合作订单。

西秀区积极探索“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采用企业订单、连接市场、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超对接、农业学校对接、农业企业对接等,连接供需两端,保障要素、融资,降低合作社、农户生产风险,中间 绿野芳田公司与600多家企业签订了采购合同,与160家村级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每天供应农产品125吨,使9736馀户38234人参与生产实现了增收。

产业农村经济发展

塘约村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西秀区的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市广泛普及,“安物出山”工程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产出、销售和销售,2018年全市订购农产品达到销售额13.85亿元,安顺产出的“土块”成为贫困者增收的“金元宝”。 广阔的农村日新月异。 深刻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谱写了黔中大地上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的新故事。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能全媒体记者伍水清陈婷)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