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协助湖北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景区项目建设,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墓地发掘出18座古坟葬,其中12日墓地出土油漆器、简易派遣等共111件珍贵文物。 根据出土器物形的特征和竹简《岁纪》的记录,初步判断12日的坟墓是西汉初期,不早于汉文帝的公元前16年。 简单派遣号码为4642个,保存情况总体良好。 内容分为岁、历日、法律文献、日记、医方、账簿、遣返簿等7种。 2019年5月6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的重要进展会上,专家评价胡家草场简派“数量多,保存好,种类丰富,价值大”。
此次出土的岁纪简更新了人们对设置古代朔日的认识
岁纪简约165张。 从竹简形看,第一组宽0.3厘米,第二组宽1厘米,长27.5厘米。 卷题《岁岁》单独写在宽幅的简的正面。
第一组记述了秦昭王元年到秦始皇时的大事。 每年都很简单,用单栏写。 有记得岁月日的年份,也有不记得岁月日的年份。 根据《史记·六国年表》推测,“只有秦记,日月也没有刊载,那句话一点也没有”简单的句子可能与“秦记”有关。
第二组记录了秦二世胡亥到汉文帝时的大事。 每年简都是按照月亮的排列写的。 《汉书艺文志》有《汉年》五篇,这简直汉代大事记的部分可能有关。 “9年、7月、丙申朔、朔日食、丁酉”这样简单的笔记,在《汉书高帝纪》中记载着高帝九年。 “夏六月乙不暗,日有食物”二相对照,可以看出简文记是高帝九年,不同点在于简文记是日食时间(七月朔日丙申)比“汉书”记晚一天。 然后因为朔日发生了日食,七月朔日变成了丁酉日。 以日食发生改变朔日记录为首,人们对古朔日设置的认识一新,为研究西汉初历提供了宝贵资料。
岁纪报道始于秦昭襄王,终于由西汉文帝记录下来的是国家大事,个人看不见,很可能是官修史书,目前科学发掘的秦汉简是唯一的见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为编年史书编纂体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典范,具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史学价值。
竹简的红外扫描
历日简为估计古历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历日类包括“历”、“日至”两种文献,长46厘米,宽0.7厘米。 简历有101张,最初的简历上写着“简历”,正面写着10月到后9月的月名,其馀竹简的区划上写着1年中各月朔日的干支。 日起简共102张,正面概括了“立冬、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八个节气在一年中对应的月份,简写了元年刑德所在地的第二条简正面是“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个 “历”和“日至”两种简文时间的幅度均从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到公元前64年、前100年,为探索古历估算和节气设定提供了长时间可靠的研究资料。
与在银雀山、张家山、孔家坂等出土的历日简介相比,此次出土的历日简介数量最多,年代幅度最大,长达百年。 答案“历”和“日至”都是第一次被发现。 “日至”是首次出土的八节加历的汉初历谱,特别重要,有助于推进西汉历和历谱文本编写的研究。
3000页律典文献有望成为出土资料中最完整的西汉律范本
法律文献主要为律典和令典,约3000张。 长30厘米,宽0.5厘米。 律典分三卷。 第1卷的内容与寝虎地77号汉墓出土律典“□律”大致相对应,没有看到卷题的第2卷题目“旁律甲”第3卷题目“旁律乙”。 第3卷有目录,目录中有总结,分别记录为“全十四律”“全十八律”“全十三律”。 新见律名有外乐律、野蛮诸律等。 外乐律有助于推进西汉宗庙乐舞制度研究。 野蛮诸律是汉初少数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 简2636详细记录了野蛮人受田的标准和依据。 "野蛮人各按户数种田,873平田,户一公顷半,873山田,户二公顷半,坂险不可数貇(垦)者. "
令典分为两卷,第一卷有“令散甲”的标题。 两卷有目录,目录有总结,分别写有“一切为十一章”、“一切为二十六章”。
法律文献是研究秦汉法历史的重要资料。 与已经公布的同类出土文献相比,律典有目录,新见律名有外乐律、野蛮人杂、野蛮人等6种律法,在已知出土文献中数量最多,体系最完整,整理出版物后,有望成为出土资料中最完整的前汉律示范本。 令典首次被发现,有望揭开汉令分类、编辑和令典形成研究的新篇章。
竹简的制图摘要
医方简为早期中医“经方”学术源流探析提供了新资料
出土日记约490张,分为五卷。 长27.5~30.3厘米,宽0.7厘米。 以《五行日书》和《御病方》为首。 内容有雷、家、火灾等,一些简单的句子由文字和图表构成。 “雷”篇由8条简单构成,竹简下部是与“雷”和“土、木、风、火、石、金、鬼、水”相对应的8个方位的组合图,上部是雷各方位的吉凶解说,在出土文献中首次发现。
胡家草场日书形式各异,内容与以往公开的秦汉日书相同,异文众多,具体主题选择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有助于推进秦汉日书文本编辑与流传的讨论。
医方约450张,另有4件木派遣。 根据形式,竹简分为两卷。 第一卷的缩短长度为29~29.2厘米,宽度为0.6~0.7厘米。 目录由10条简单构成,每个简单的区划都写下来,共记录了45个方名,每个方名都有编号。 内容繁多,涉及农业栽培、家畜饲养、巫祝术、病方等,魔术色彩浓厚。 第二卷长度为27.4~27.8厘米,宽度为0.6~0.7厘米。 商品目录由6条简约构成,记录了合计30个方位名,各自的方位名都有编号。 内容主要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医生,基本上咒语色彩都消失了。
有些医方和东汉末张仲景着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古典名方》与药物构成和功能的主治医师非常接近,这将使经方临床应用的历史提前300多年。 简文所收载的后世医方常用药物如“黄连”、“甘遂”等,在已知出土医学文献中首次见到,为探讨早期中医“经方”的学术源流、本草学的起源及相关医药名物的教训等提供了重要价值的新资料。
另外,出土的簿籍分为木简和木牒、木简60张以上、两根绳子、木牒2件。 内容主要是物品的价值和出入款的记录。 小册子有120多张,记载的器物大多可以对应出土器物。
(文字转换:国家文物局网)
声明: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如果源代码错误或者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把作者的所有权证明书联系本网。 我们马上订正并删除。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