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钱江晚报评论家高路
春运火车票将于12月12日发售,今年返乡之路能走得更顺利吗?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旅客4.4亿人,比去年增长8.0%,每天送达1千万人。 铁路部门制定了应对全年最繁忙客流的详细计划。 其中,增发夜间列车和开81对公益性“慢列车”引起了赞赏。
夜行列车明显为了挖掘铁路的潜力,尽可能多地派遣旅客,减少了求一票难的现象。 81着眼于公益性“慢列车”,虽然对速度不太敏感,但对价格敏感,想再便宜一点的旅客,对他们的返乡之路并不感到有些不安。
高铁已经四通八达,全国主要城市相连,在铁路客运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慢车”的存在还是不必要的。 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建设成本也高。 这要保持高铁票价一定水平,否则难以持续,高铁无法期待为社会提供廉价票的解决办法。
这个社会并非每个人都在高铁票价之前完全感觉不到。 相反,由于高铁的存在,“慢列车”的需求变得更加刚性。 合格的春运计划中,不仅有能出钱,愿意付高价的旅客,收入也不太高,但想回家的旅客也不少。
高铁和高铁不能垄断所有的城市。 由于速度的限制,不能每站都停车。 小车站停了,也有孤立的城市,高速铁路到不了。 “慢列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春运列车深入更小的城市,提供更多的网站,使老百姓更方便。
中国铁路已经形成了不同水平的运输能力,有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有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还有快车和各站停车。 这为中国铁路制定更灵活的运输计划提供了空间。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定门票价格,分配旅客,对整个市场的有序运行非常有利。
铁路运输必须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 市场化不应脱离其公共属性。 例如,票价必须在国民允许的范围内。 例如,有些线路即使赚不到钱,也要开车。 同一条路线为国民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件事关系到民生,关系到老百姓能不能回家过年。
“慢列车”对春运来说,其实是保障机制,是驾驶的选择。 高铁代表了中国的速度,工业文明的成果,“慢列车”代表了良心,社会文明的深度。 只有高速铁路没有绿皮车。 这样的铁路没有灵魂,没有血肉。
当然,慢点并不是坏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缓慢的标准也在提高。 现在的“慢车”已经和十几年前的慢车不一样了。 现在的“慢列车”以前可能是快车。 最晚也不意味着服务被打折。 清洁干净,设施齐全,服务周到,对所有列车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