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我国人民_人民大学报告:应重构我国就业政策体系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实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019年第三季度)于9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主题是结构大变革时期中国就业的新现象、新规律和新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运用经济学院的丁守海教授发表第三季度报告,在分析我国就业新现象、新规律和新趋势时,丁守海首先主张,从总量来看,未来几年内中国就业具有充分的韧性。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体积越来越大,即使经济增长稍慢,也能创造出充足的劳动岗位。 再加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倾向,不可能发生大面积的失业现象。 失业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反映更为缓慢。

第二,从质量看,我国就业的质量矛盾越来越明显。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矛盾从过去的数量型矛盾转向了质量型矛盾,将来很难发生大面积失业”。

提到政策建议,丁守海首先提出,应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专业预测,制定预案,防止失业风险集中释放。 其次,重视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 第三,通过就业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就业行为,缓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加强培训,防止结构性失业。 第四,重视青年失业问题,在劳动管制政策方面为青年制定特别政策,并制定免除条款。 第五,完善城市管理,放宽土地摊位经济、夜间经济限制,为灵活就业提供一定空间。 第六,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但要考虑赤字财政的结果。

此外,丁守海强调应重建未来就业政策体系。 第一,积极的就业政策必须更加积极。 从充分就业目标上升到质量高的充分就业目标,从就业能力上升到质量高的就业能力。

第二,消极就业政策必须更“消极”。 完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疏散,防止他们在遭受市场浪潮时被社会抛弃、陷入无能。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查。 新浪网刊登这篇文章,并不意味着以传达更多信息为目的,赞同或证明其意见。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