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着色不好直接影响其销售价格。 考虑到苹果的着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苹果着色的几个因素。
1 .品种
苹果之所以由绿变红是因为苹果的表皮上长了花色苷。 苹果表皮花青素的产生受苹果基因支配,不同品种苹果产生花青素的能力不同。 响富全红富士新品种控制花青素形成的基因非常强,能产生大量花青素。
2 .光照
光是影响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阳光能可促进果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制备糖类等有机物质,流向更多果实,为进一步合成花青素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3、温度
这里所说的温度有外部气温和温度差。 适宜的室外气温限制果实呼吸强度,减少无效消耗,增加糖分积累,提高花青素含量,促进着色。 实验表明,温差在10度以下时基本不着色,温差在10度以上时着色加快。
4、湿度
苹果着色期适当控制果树浇水,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变为可溶性糖,增加合成花青素的物质,有利于红色发育。
土壤水分过高会限制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 例如富士苹果着色期,如果将土壤的相对水分量调节到60%~65%,着色会变得有利。 表明果树的供水也与果实着色有关。
实践观察也证明,空气湿度大时着色快,相反空气湿度小,干燥,着色慢。 有湿度差的话着色也慢,温度差大的话没有湿度的话着色也慢,温度差大的话只有湿度高的时候着色变快。
5、营养元素
氮元素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不利于糖分的积累,不利于着色。 钾元素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为进一步合成花青素提供物质条件,促进果实着色。
以下是促进苹果着色的一些措施
1 .科学合理修剪
修剪可增加果园的通风透光性,进入夏季,采用拉、吊的方法,拉出主枝和主枝的角度,保持一定的主枝间隔,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效率。
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采摘果树周围的弟子长、过旺、过密的树枝和背部的树枝,使果实能够发光。 此外,轻切秋梢上部嫩瘦部分,抑制秋梢生长,增加树木养分贮藏,有利于着色。
2 .及时控制氮
进入九月以后,红富士苹果树不得追施氮肥。 一到干燥天气,就不能采用滴灌、浅灌、频灌等科学供水方法。 此外,不得采用洪水灌溉。 保持比较稳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有利于红富士苹果的增糖着色。
3 .袋装
果袋是提高我国果农普遍采用果实外观质量的方法。 花后35~40天进行,半个月以内装袋比较好。 采摘半个月前分两次采袋,海拔低的地区可以适当提前采袋。 首先取下外袋,3~5天后取下内袋。 白天光线强,温度高时不要拆袋子,以防晒伤的发生。
4、适时浇水
科学供水,在庞大的果实成熟前进行小水勤灌溉,防止洪水灌溉,使秋梢旺盛,不利于果实增糖的缺水影响果实的肥大,干湿交替会引起果实的萼洼、梗地裂果。 采前40~60天应频繁灌水、浅灌水,宜灌水、点滴灌水、微灌水或傍晚灌水,保持较稳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
5 .摘叶转果
摘叶改善果实光照条件,促进果实着色。 在收获的20~30天前进行摘叶,摘除果实周围20厘米以内的叶子,再过7天继续摘除遮挡果实的叶子。 注意摘叶太多,太早,果实会晒黑。 摘叶在采摘时进行2到3次转换。
全红富士新兴品种的响富在散射光下也能着色,因此,果实摘袋后几乎不摘叶,果实全红。
6 .铺设反射膜
摘叶从一周后到采摘前的20天可铺上银色的光反射膜。 具体铺设方法:将木盘在行间方向平整,在木盘中外部铺设两层光反射膜,使膜的外缘和树冠的外缘对齐,用土固塑料膜,可提高光反射强度,显着增加果顶和萼凹陷的着色,可使糖度从1度提高2度。
7、叶面喷施钾
从8月中旬到采摘,喷2~3次磷酸二氢钾,全红果率增加15%左右。 叶子上喷洒2~3次草木灰浸出液,着色增重显着,水果表面鲜艳清洁。
8、果园里长着草
果园草不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保护了水土,促进了果实着色。 果实摘袋后,最可怕的是高温和气候干燥,水果面容易发生晒伤和干裂,果园开草后尽量不发生这种气候环境,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
9 .选择优良品种
丰富的苹果彩色为红色,茎凹部、萼凹部可以着色,颜色快,脱袋当天可以着色,3天内达到全红,脱袋后1周左右可以下树。
苹果脱袋后,遇到雨少的天气着色也不迟,2017年国庆节前后是苹果脱袋的时期,正好是连续下雨的天气,苹果晴天脱袋5天就会变红。
丰富的苹果可以在雨天上色,在低温下也可以上色。 一般的条红品种,低温下很难着色,但响富不同,烟台地区经霜后仍可脱袋达到全红,低温对着色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