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收费账户,也是服务的大平台。 高速收费问题最终是如何在改革道路上提供服务的问题。
澎湃报道称,最近,安徽许多所有者报道,合肥的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在不搭载ETC的车辆上只剩下一两个进出口,非常拥挤。 并且,芜合高速雍町收费站的出口处,16条通道中还剩下一辆没有加入ETC的车辆,车辆排成长队,通行时间约为20分钟。
客观地说,在我国私家车拥有量接近2亿辆的大环境中,交通堵塞并不少见,报道中虽然堵塞了自行车道“长龙”,但是有些冷淡的对比画面也难以让“交通堵塞”的人们满意。
对于这种现象,官方表示:“在道口试行人工通道,但在高速公路入口使用ETC的车辆比例只有60%左右,交通堵塞是不可避免的。” 在语言中读出两个意思并不难。 其一,交通堵塞的原因是车主往往不处理ETC,而不是人造车道开放多少的问题。第二,现在看到的“通道16留1”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常态。
确实,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收费道路制度改革废除高速道路省界收费站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的高速道路入口车辆按ETC比率使用了90%以上”。 高速收费站人工通道的减少是可以预见的改革的必然,也应该有平民利益,但是如果没有ETC所有者的服务,就不意味着打折。
尽管道路的名字是“公”,但只是有车主同等消费等客观因素,只是看到人们拥堵,不是应该为人们服务的姿态。 的确,因为试验性地只开设一条人工通道,所以此时开放其他通道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但服务人员并非总能走“一条路”,根据环境的不同,也许不能做出恰当的灵活处理。
包括推进ETC在内,“倒置”并不能取得实际成果。 前期的“不欢迎”横幅,现在的“通道16留1”,本质上含有变态的成分,可能会有效果,但显然会受到质疑。 如何以前工作,把握不想做ETC的人们的想法,建立更细致的机制来消除他们的顾虑,以更全面的宣传引向正面,结果可能会更好。
小收费账户,也是服务的大平台。 现在的这些高速收费问题,最终是如何在改革的道路上提供服务的问题。 在顺利推进既定改革目标和确保民众利益不受侵犯之间,必然存在突破点和矛盾点,政府部门和服务部门都不能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 只有一贯和国民同心协力,帮助人们克服改革过程中的不适应,指导人们,政策的实施才能更符合国民的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