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5个特点显示肾病进展风险大,需要尽快阻止尿毒症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吗?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不一定是1.3亿人,其中尿毒症患者约290万人。 并非所有肾病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尿毒症:部分治愈、部分维持,只有少数“发展风险大”肾病患者很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那么,哪个肾病患者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大?
以下5种肾脏病患者是尿毒症风险较高的人
1 .伴有高血压
肾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对血压的高低很敏感。 血压升高,肾病以快速发展成尿毒症。
另外,肾性高血压出现的肾友病情较难治疗,常规用药后疗效不佳,尿蛋白也不易缓解。 因此,降压对伴高血压的肾友尤为重要。
2 .出现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是肉眼可以看到红色和酱油色的尿。 蛋白尿和肉眼血尿一起出现时,病情严重,通常不太好。
但并非所有肉眼血尿患者都难治,也有病情长期稳定的例外。 IgA肾病患者最易出现肉眼血尿,但IgA肾病可治疗。
3 .老年肾友
总体来看,肾病患者年龄越大,进展风险也越大的老年人比年轻人难治,年轻人比儿童难治。
老年肾友的尿毒症风险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身体功能不乐观,高血压、高血糖、血管硬化、肿瘤和蹄组织相关疾病等风险高,抗病能力低。
另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年轻人可以使用的药物不能用于老年人。 老年人受不了药物休克。 治疗过程束手束脚,不敢用药,治疗结果不及年轻人。
4 .肾功能异常者
病情较轻的患者多出现蛋白尿和水肿,肾功能下降多在数年后或数十年后。 但病情较重的患者发病时伴肾功能减退,多见于膜增生性肾病、新月体肾炎、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等难治性肾病。
请注意这里不包括暂时性的肾功能下降。 例如微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在大量蛋白尿时期可能发生血肌酐升高、肾功能下降,经过治疗后,尿蛋白和血肌酐恢复。
5 .尿α、β微球蛋白、NAG酶升高
尿蛋白有很多种类,肾友们平时检查的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是各种尿蛋白的总和。 按尿蛋白种类,可以表示特定的症状。
尿蛋白多为“白蛋白”,这是一种比较纯洁的尿蛋白,治疗容易,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小。
尿蛋白“不纯洁”,不仅是白蛋白,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NAG酶等尿蛋白上升,不仅在肾小球,肾小球间质也出现病变,肾脏硬化、萎缩。
最后,以上特点仅仅说明了风险大,并不一定进展成尿毒症,判断慢性肾脏病预后的最重要依据是患者治疗后的反应。
换句话说,无论你患什么病,无论什么病症,在接受治疗后,如果血压、尿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尿酸等长期稳定在安全状态,一辈子都不会进入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