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闻于12月13日,上午10点的警报在南京上空破裂时,汽车鸣响警笛,行人停下来,举城默哀。 逝去的人,永远留在人的心中,是民族的人道正义。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持续仇恨,而是希望爱好和平的人以历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天是第六届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节日,全国各地师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悼念遇难者,祈祷和平。
从2014年开始,南京一中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派遣与纪念年相同数量的学生去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朗读南京诗人冯亦所写的《和平宣言》。 今年的领导人是高二( 11 )组崔自鑫,出生于2002年12月13日。 崔自鑫说,这是南京儿童的使命担当。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少先锋队员每年都会去旧日本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的埋葬地举行纪念活动,今年接受这个使命的是该校五(3)连全员。 纪念碑前,孩子们献上手工制作的白花,缅怀死者,寄予哀悼之情。 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所在地,被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设立为国际安全区,在血腥的风中救了无数女童。 当天,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在国际安全区旧址南师大随园校区、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演唱了《生命之光》。
在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伴随着《和平宣言》的朗读,中小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白花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墙上,用白花作为“和平”的文字,寄托大家哀悼和呼吁和平。 全校师生向遇难者默哀,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同胞。 青岛明德小学组织特殊学习活动:一二年级开展“唱爱国抗日歌”,三四年级各班完成“记住历史,寄情”讯息,五六年级看抗日爱国电影《东京审判》。 青岛广雅中学组织师生观看国家公祭典实况录像,登记《国家公祭网》阅读史料文字开展研究性学习,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献花,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安徽省阜阳市刘3813小学开展“牢记历史、牢记国耻”国家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小学生以举办蜡烛节、献花默哀等方式,对抗战英烈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表示哀悼,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牢记历史,奋发向上。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匡衡小学举行了“红巾祈求和平”的公葬仪式,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同胞和为祖国牺牲的革命,表达了少先队员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展望未来的愿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共同主办“正义审判——东京审判71周年纪念特辑展”,很多学生参观了展览会,向烈士形象献花。
上海市与全国联合举办公祭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小学生们来纪念馆向无名烈士献花。
(统一稿件:记者易鑫采书:记者潘玉娇孙军通讯员王彪孙晋)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14日第1版
声明: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如果源代码错误或者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把作者的所有权证明书联系本网。 我们马上订正并删除。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