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中国绿_【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湖南常德:穿紫河治污 打造海绵城市的“绿腰带”

中国网11月15日,是欧式建筑,波涛清澈的河水,德国企业汇集……这里不是德国的某个城市,而是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岸建成的“德国城市”的主题街。 11月14日,记者乘坐水上巴士,穿着紫河访问了从“黑臭河”逃往城市美丽风光带的过程。

生态和中国绿

当年穿着黑臭紫色河流的现在风景如画

穿紫河是常德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水系,长约17.3公里,流域面积27.97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部分河道被城市扩张填埋,分割成许多水域,被垃圾和沿岸农业面源污染,穿紫色河流的水生态严重恶化。 2004年,常德市首次穿紫河开始治理。 紫河水系综合治理,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

通过与欧盟合作,常德市引进了德国先进治水理念。 “把海绵分成大海绵、中海绵和小海绵。 常德市海绵阀事副主任李远国对记者介绍说,大海绵体是指江、河、湖等全体连通的水系,中海绵体是指排水管网、调池、生态过滤池、泵站等的海绵体是指海绵院、海绵公园、海绵道路、海绵绿地广场等。 十多年来,常德市坚持大、中、小海绵体建设,黑臭水体逐流域综合治理,早期雨水和溢洪污水生态滤池处理等多项建设相结合推进,积极应对雨污水超标排放。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仅完成了污水变成清流的逆风,防洪能力达到防御30年一度的标准,告别了雨天的“看海”困境。

生态和中国绿

常德市“德国城市”(中国网王文晁摄)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常德还创新融合了诸如建设德国城镇、婚庆产业园、承德河街等滨水街区等多个旅游和商业化因素,恢复城市历史记忆,创造属于常德人民的水文化,同时通过流域管理带动周边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在商业开发中修复相反的水系,兼顾商业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现在通过紫色的河流成为公园,我们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散步的市民高兴地对记者说,她每天穿紫色的河,“打牌”。

李远国自豪地说:“常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头部队的作用。” 今年6月,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常德模式”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现代时尚海绵城市正在崛起。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