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_淅川老城镇转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富乡民——满山尽挂“幸福果”

淄川老城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致富乡民——

满山挂满“幸福果实”

转型

淇川县老城町杏李夏的丰收季节,游客来到了观光采摘(资料照片)通讯员曹海山摄影

曾经,“苦日”在淇川县老城町是熟悉的语言。 “为了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老城镇的移民为1.6万人,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 我们关闭城内污染企业,拆除养鱼网箱,取缔养殖场……老城镇市长姚云亭叹息道。 截止到2015年底,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中心水源区的老城镇有5个建卡贫困村,贫困人口为3867人。

“有树不能砍伐,有鱼不能捕获,有矿不能打开,有牲畜不能养活。 传统栽培必须预防农业方面的污染。 」老城镇党委书记翟成敬介绍。 经过深思熟虑和科学论证,该镇找到了保护水质、不推迟经济发展的途径:淘汰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业,改革发展杏李、嫩籽石榴等高效生态林效。

土地“滚”出来,“三金”回来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土地稳定,农民稳定,天下稳定。

刘德伟是老城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2016年初冬的一天中午,他找到杨山村老队长谈论土地流转。 但是,无论刘德伟怎样讲道理,算账,老人都不能决心“土地流向他们,我们吃什么”。

困难不克服,坚决不撤退! 午饭在老人家吃了。 饭刚上桌,母鸡叫着飞到餐桌上,菜盘上有鸡爪印和鸡毛。 “这个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老人感到很尴尬。 刘德伟小心翼翼地把鸡毛一根一根地揪掉,先吃菜道:“不吃这么好的菜太可惜了! 来吧,大家吃吧! ”饭后,老人点了个烟袋,沉思了一会儿。 “刘主席,这份合同我带头签! 我们队是我动员起来的! ”鸡毛饭温暖了百姓的心,加深了党的情绪。 杨山村的土地合同当天全部签订。

在推进软石榴产业发展中,老城镇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三权分享、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公司,实现了“一地生三金”。 在老城镇,323户贫困家庭与软种石榴基地签订了附带贫困层的协议,有100多名贫困层在基地工作,人均年收入超过1.8万元。

荒山变成了果园,游客增多了

老城镇通过典型的引路,从点带面、线到片,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老城镇党委副书记王晓介绍说:“引进中线水源公司,与农户签约,公司投资苗木、微肥和技术,大众提供土地,公司保证价格回收,消除农户的忧虑。” 现在,古老的城镇在兔子坪等12个村庄发展了3万多亩杏李。

在推进杏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老城镇提出一些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用支持、资金援助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使项目走向基地,服务走向产业。 负责党建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宋亚航说:“希望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负责100亩杏李示范种植基地,层次稳固责任。”

干旱的集团聚集了力量,古城变成了新的面孔。 “三月二十八日,淇川老城看李花”“中秋月子圆,老城石榴甜”——2019年3月,中国淇川第一届赏花节在老城镇开幕的9月,中国第三届石榴博览会和淇川县第一届石榴节又在老城镇设置了分会场……有一段时间,山杏李山下结果没有让游客回来。 在老城镇柔软的种石榴、杏李等产业基地附近的山村,约有百家农家开始“农家乐”。

发起新的改革,山村富裕起来了

同为三年树龄,管理得好的亩利益数千,管理不好的不到一千元。 收成低下,果农的种植欲望就高涨了,有些人喜欢荒凉的生活……在依靠土地的衣食走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利益最大化?

现在新的改革在旧城开始了。

2019年初秋,“诸葛亮会”在丹江口水库北岸的洋槐山下召开。 整天经过小组讨论和投票,以村为单位收集农民分散经营的果园,管理和销售费用前期由合作社筹资,杏李销售后减去前期成本,利润由农民和合作社以7比3分开。 中线水源杏李公司的技术人员马大林计算出1亩杏李果园的纯利润为1.6万元至3.3万元。

那天晚上,老城町967户果农在协议书上盖了“红色票据”。 (南阳日报特约记者杨振辉)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