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生们在努力评分专业科目的同时,共同科目的复习也不可掉以轻心。 特别是考试政治,必须记住重要的知识点。
1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同点:为了保护统治。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点: (1)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发起,维新运动由资产阶级发起。 二、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经济技术,维新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
2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同一点,是资产阶级开始的。主张民主。
不同点: (1)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维新运动采取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
3.2次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不改变法律或兴办公民权利,设立议院,废除不实行立宪君主的八股,不得改变科举与兴西学。 论战的本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首次正面交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不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推翻帝制还是实行共和制? 不搞社会革命吗?
4 .新旧三民主
旧三民主主义——孙中山以《民报》发刊词提出。
界限: (1)民族主义中,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2)公民权利主义难以真正保证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3)在民生主义上,正面接触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新三民主主义:孙中山在国民党大力倡导。
新解释: (1)在民族主义中,强调了反帝的内容。 (2)在公民权利主义中,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3)民生主义总结了“平均地权”和“限制资本”两项原则,后来提出了“耕者有田”的原则。
5 .新文化运动
五四五前:以主张狭隘资产阶级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
五四后:以主张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民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6 .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剥削者。
农民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 (一)富农——相当于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剥削人。 (二)中农——相当于小资产阶级、工人;。 (三)贫困农民——革命主力军、工人、无产阶级最可靠的盟军。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动力,革命的领袖阶级,最革命的阶级,中国的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资产阶级:联合作战。 (1)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扎根于其软弱性。 (2)大资产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1927年以后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7 .处理富农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限制富农。
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馀土地财产,区别对待富农和地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代:保存富农经济。
8 .辛亥革命和大革命
同点:一切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不同点: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政府,反帝不明确的大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北洋军阀,反帝反封建。 大革命的大众动员程度更广(包括工农),社会意义更深(反帝反封建),斗争规模更大(包括工农运动)。
九.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三民主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放松汉族封建势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正面接触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二位,首次彻底提出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纲领,将推翻打倒军阀的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 .土地政策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根本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但没有付诸实施。
(2)辛亥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正面接触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3)新三民主主义——平均地权提出“耕者有其田”。
(四)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农雇佣农业,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
(五)抗日战争时期——减薪减薪减薪。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付息。
(六)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半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作者有田地的土地制度。
(七)新民主主义社会时代——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八)改革开放时期“统一结合”农村家庭联合生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