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_长三角主流媒体聚焦阜阳“高铁时代”

长三角主流媒体聚焦阜阳“高铁时代”

南报网讯(记者吴彬文/摄影)融入长三角,高铁复盖全权。 12月1日,从京港高铁商丘到合肥段、郑州到阜阳高铁同时开通,阜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12月12日至14日,上海苏浙皓10馀家媒体记者、摄影师进入阜阳,开展三天摄影采集活动,聚焦阜阳经济、人文、生态、文旅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省人口第一的城市,也是外出打工人口第一的城市。 刚开通的商合杭高铁北段、郑阜高铁在阜阳汇合,两条高铁线在阜阳市有阜西站、太和东站、颍上北站、界首南站、临泉站5个高铁站,几乎都复盖阜阳市8个县市区。 高铁“全权复盖”可以说给千万人口的阜阳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

长三角

长三角

流动方便,提高居民幸福感

采风团首先来到高速铁路颐上北站,整个车站由站前广场、落客平台两侧的上行灯、车站构成,如轩辕角的宫殿。 接近颍上北站,古朴的厚重与现代因素混为一体,在建筑主立面两侧巧妙地利用韵律窗和实墙上部抽象云水纹,再现颍上水的流动感,这是颍河地域文化的表现。

据旅客值班人员葛藤介绍,颐上北站从本月1日到现在,到达旅客的人数约为1万7千人,每天的发送量约为1500人。 为了即将迎来春运,整个车站的设备设施都进行了整备。 届时有大批青年志愿者参与,进行旅客避难和引导,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高铁提高了通达性,使阜阳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公民流动便利性明显提高,有利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交流,阜阳的地区地位发生了显着变化,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长三角

长三角

长三角

文化旅游的优势带动了外来客人的流动

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姜子牙、管仲、吕蒙等名家的故乡。 文化遗址、非遗产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颏上花鼓灯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名为“平原水乡”的阜阳市颍上县,八里河景区是阜阳市区域内唯一的5A级景区。 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冬景怡人,特别是有家庭、柿林街、管仲老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铁的开通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释放了居民的旅游需求,带来了大量客流,发展了金融、饮食、公共娱乐等行业。

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杨静介绍,高铁开通后一个月内,高铁票可以在阜阳国内各景点享受很多折扣优惠。 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沿线城市带来了大量客源,其客源市场也从安徽省扩展到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阜阳游客大幅增加。

长三角

长三角

四大优势受长三角产业转移

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写作“文章”也是阜阳市发展的新机遇。 阜阳瞄准长三角消费升级趋势,实施现代农业升级工程,培育长三角“鸣”农产品品牌,加强与上海苏浙电商企业、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加快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建设,建设长三角生鲜农产品物流圈。

阜阳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李田清介绍,长三角地区是阜阳市外投资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开展阜阳市外招商的最密集地区。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阜阳市以承接转移为契机,设立专业机构,瞄准上海苏浙等产业发达、资本密集的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项目开展招商项目对接。 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推进园区合作。 目前阜阳市政府与上海徐汇区、松江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双方在产业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绿色农产品、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阜阳籍企业家和成功者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 目前阜阳市积极与长三角阜阳商会加强联系,鼓励商会支持家乡发展,积极推荐招商项目,协助开展招商活动。

目前,阜阳市已建成高速公路大外轮和国省干线公路网,发展航运,构建“高速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四大一体立体交通体系。 计划建设的阜阳至北京、香港、合肥、郑州、徐州、南阳、蚌埠7个方向的高速铁路和建设的阜阳至北京、香港、徐州、漯河、六安、淮南6个方向的普通铁路都以“米”字形结构贯穿全国。 民航机场已成为安徽省旅客吞吐量第二机场。 济广、南洛、楚新、淮北-淮滨、淮河沿线,阜阳-合肥(霍邱)网状高速公路纵横交错,7个高速出口包围着主城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