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回应中国_中国创业者“退出”印度

印度回应中国

展出品,虎嗅年轻的小组

作者|胡展嘉

主题图|虫的想法

震音海外版Tik Tok,信息产品Helo,直播平台Bigo Live,短视频平台Vmate。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与中国地缘接近、相当于人口的印度成为中国创业者最憧憬的挖掘热土。

神秘的古国,杂乱的宗教,崛起的经济。 不仅是宝莱坞、阿米尔汗,咖喱、油炸蛋糕、仿制药的印度,还被认为是产生“下一个10亿级APP”的青海市场。

搭载出海风口,国际大手也在印度交战,美国沃尔玛、亚马逊、国内蚂蚁、腾讯在印度积极培养自己的力量。 亚马逊成立了印度的子公司,沃尔玛收购了国内的电气公司Flipkart,蚂蚁投资Paytm和BigBasket……

除了大型企业以外,很多中小创业者蜂拥而至印度,他们怀着抢先收获下一个中国的梦想来到印度时,发现这个市场比想象的要复杂。

在大的夹缝里,你烧不了钱

2018年7月,朱冬担任了六间房产监督,接受了现场直播业务训练,带着四个90人进入了印度的挖金旅行团。

与大公司直接向国外转移平台不同,朱冬和小组主要做短视频内容账户,当时在中国已经做了震颤、快速等短视频平台,与“硅谷创造、中国复制”不同,短视频转播产品

“但是,在印度很难赚到钱啊。”朱冬不停地感慨道。

在印度纯粹的视频平台上,YouTube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创作内容的企业家团队通过在YouTube进行内容发布,对YouTube自身的广告进行模型化,使得很多人能够创作内容,通过广告进行区分可以很好地生活。 这是因为前期在教育市场发生了障碍,印度当地人习惯用单镜头反光拍摄录像带放到YouTube上。

除了YouTube,Facebook、Google、IStagram和Netflix印度几乎都是美国制造的应用程序。 “这是一个受美国APP支配的国家。 ’朱冬说。。

印度回应中国

朱冬队是印度的办公大楼,位于马邦浦那市

朱冬告诉当地人,他们玩的是PC时代,接下来一定是纵屏时代,录像时代,当时的Tik Tok在印度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千万级。 因此,小组把内容的主要阵地放在了Tik Tok等平台上。 在没有任何普及的情况下,平台上最大的内容账户在3个月内突破了50万人。 “印度的用户规模基本上是国内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在国内创造了500万名粉丝。”朱冬说。

“但是,当时Tik Tok放弃了对内容作者的补助,向谷歌和Facebook等平台广告发布,购买了用户。”朱冬表示,在印度,每年的广告大部分都是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经占领了市场的美国的aa 据The Information消息,在势头猛烈的印度市场,字节跳跃在电视和网络广告上投入了近千万美元。

“中国的短片创业公司在印度烧钱。 ’朱冬说。。

在大的狭间,不能烧钱的朱冬和队伍面临着“只能养活印度人,但不能养活中国人”的生存危机。 在印度,当地人的人事费每月不足2000元,但朱冬带着过去的人,平均人事费达到了2万人。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当地起不了多大作用。 "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也不懂. "

印度回应中国

朱冬和印度同事

在印度创业的人,语言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之一。

据统计,印度共有语言和方言1652种,流行语言约100种,官方认可的语言共22种,使用人数超过百万人的有33种,印度有28个国家,各自有自己的语言。

国家的共同语言是英语,但会说英语的占6%~10%,而且上层社会人居多。 朱冬的印度本土队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印地语、马拉蒂语、英语,但是一到南方当地人就会说泰米尔语。

国与国之间语言不通是常事。 印度人和印度人之间也经常用手势来沟通。 因此,如果想要独占更多的人,所有的APP都需要制作多种语言。 “这基本上是很困难的。 ’他说

“快手几乎放弃了印度市场。 ’朱冬说。。

据他介绍,总部设在孟买Wework的Tik Tok团队目前只有很少的中国人,在今年Tik Tok的停业期间,包括朱冬在内的很多创业者对印度这个市场没有当初的热情。 投资者看到这种情况后,选择撤退,最后朱冬要撤退大部分中国队和印度。

中国产品的想法印度人不明白

“很多刚来印度的中国人因为不认识这里,所以完全不能本地化。” 在印度做社工的苏强说。

2012年来到印度的苏强是“旧印度”,在印度南部最先进行贸易,在印度北部做咨询公司。 今年2月,苏强加入社交电气公司深圳维奇,负责印度市场的推进和运营,与国内产品队合作完成了印度市场的落地。

当国内队设计第一版产品界面时,苏强直接被打倒。 根据他过去的判断,印度认为“有的国家的司机没有看GPS”。

在印度市场上,sevie的用户主要以家庭主妇、公务员等辛辣母亲团体为对象,用户一键共享产品,获得佣金。 “社会工作者的重点是共享操作,中国队的第一个版本对印度人来说太复杂了,他们不能理解。”

印度回应中国

产品正式运营时,苏强也面临着中国无法想象的问题。 6月份进行产品测试时,苏强找了一家专门从事当地电器商业的物流公司对接,但是受当地风俗和工作习惯的束缚,前后在文件上签字。

与印度公司对接时,印度人的语言习惯交换着本土的语言和用法。 对苏强这样的老印度人来说,语言是件好事,但对其他员工来说,这是当地发展的第一个难题。

用他的话来说,国内英语好的人到达印度后,会怀疑人生。 在印度,超过1亿人擅长英语,20%的人完全是文盲。 在印度北部活动的时候,使用印地语,但南方的土豪却因“南方的土豪不会读印地语”而招致不满。

不仅是语言分裂带来的运营上的问题,种族间的贫富差距也给产品的普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左眼天国,右眼地狱”极度不平衡的分裂景象是印度的写实描写。 穷人和富人交织在一起,上一秒钟你出入的可能是五星级酒店,下一秒钟你注意到的可能是贫民窟。

在印度,最大的社交产品是WhatsApp,苏强通过WhatsApp在两周内将目标用户分成300组时,每天接到最多的投诉电话。 在印度人的社交习惯中,只要彼此在一起,你们就很了解了。

印度回应中国

“塞维奥面对的痛苦母亲群体也是369等,有钱的贵妇人,有困难的贫民可能在同一群体,当然也有男性”印度的电话不收费,所以很多男性不仅会直接给女性打电话,还会发送色情照片,苏强队不得不放弃这一推进途径

“普及起来很困难,怎么赚钱呢?。 」苏强对虎嗅说,在印度做电器商的公司,基本上是叫苦不迭。

当地最常见的支付方式是现金,只有极少数人持有信用卡,持有储蓄卡的人不到10%,这也给电商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印度呢? ’他说

“等等,等着印度爆炸。 ’他说

有些企业家从印度撤退了,但也有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印度会有很强的购买力。 印度整个国家的人口逼近中国。 而且年龄结构更年轻,35岁以下的人占65%,0~24岁的人比例远远超过中国。

他们期待这部分人像中国的中产阶级一样,给他们的产品带来高级的转变。

印度5亿网民中80%是穷人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关于印度市场的预测,大企业期待着支持新的经济繁荣和消费宴会的印度中产阶级马上出现,但是这个团体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印度富裕阶层的前1%相当于香港,其后的9%位于欧洲中部,约5亿人的国民生活水平接近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这种经济形象远离中国。

印度回应中国

印度电影《贫民窟亿万富翁》的电影照片,是2009年在中国上映、在贫民窟长大的贫困青年的故事

竺道创始人黎剑长年从事印度创投市场研究,他也对虎嗅提出了同样的意见。

据他介绍,在印度利用互联网的人超过5亿人,有4000万人的有钱人,1亿人达到中国小康水平的人,4亿人相当于中国城镇的中层,还成为了非互联网人。

有很强购买力的有4000万的有钱人。

但是,这个集团面临的已经成熟的市场,他们看录像的是Netflix,买东西的是Amazon,搜索的是谷歌,交际的是Facebook,“大部分中国创业者制作的产品,本质上就是那4亿人 因为这4亿人现在已经不行了,公司将无法获利”。

这意味着当初中国人喜欢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成为有效的商业转型。

起初,在世界主要地区试水后,社交公司club工厂的创始人比尔云选择攻占印度市场,但他表示,印度将来有可能复制中国的发展奇迹。

他看到的是,在过去两年,由于出现了Jio那样以免费模式闯入电信市场的鲱鱼,印度的通信建设出现了巨大的飞跃,170日,收获了1亿新用户,Jio提供的4G业务使印度的网民爆发。

但是进入印度后,比尔云发现“印度的移动互联网人口已经达到5亿人,但从互联网购买现货的只有1亿人,电力商方面刚刚开始发掘印度市场。” 比尔云也在印度的club工厂坦白说“我们是钱很少的公司。”

印度回应中国

从实际数据来看,印度在2006~2011之间处于低速发展阶段,之后经济逐渐增长,意味着印度自身的经济发展不稳定。 印度和东南亚的共同特征是错过了PC互联网,没有出现BAT这样的企业,直接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在中国2004年左右相等,应深入考虑目前印度能否支撑下沉市场,结果在中国,快速、水滴采购、多元采购等产品在2015年以后开始爆炸。

在印度这个不断成长的国家,尽管流量成本低,企业家似乎很难找到真正的结构性机会。

“这也是大部分企业家撤离印度的主要原因。 “如果投资者不愿意为先发制人的攻击烧钱补助的话,中小创业者在那里真的活不下去”某业界人士如虎闻虎说。

我并不悲观。

根据比尔云,现在印度的移动互联网人口急速增加,印度的手机通常作为最初的“家用电器”购买,印度人可能什么也没有,但是有智能手机。 网络人口红利的释放,开始在印度的供应链、物流、支付、消费等方面推进发展。

印度回应中国

莫迪政府也积极推进这一过程,印度国家支付公司开始的移动支付系统UPI大大方便了印度人民的在线交易过程(注:支付佣金低于美国,高于中国),GST (商品和服务税)改革是印度独立以来最大的税改,合并了中央税和地方税

不想命名的投资家认为,使用时机理论不能简单地应用印度市场,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被拷贝到印度,印度对当地市场的认识过度简化。

印度的商业环境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印度的未来必须以更加动态的视角来看待。

“充分成熟、理智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不会对印度市场抱有如此天真的想法,在采取行动时会更加谨慎。”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