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经济发展座谈_经济发展新常态,“高质量”就业的新要求

高质量经济发展座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 影像来源:东方IC

官方数据显示,1~6月,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加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6月,全国城镇失业率为5.1%,低于5.5%。 第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比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比上个月下降0.06个百分点。

根据ok法则,经济增长与就业呈密切正相关,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目前民生保障制度的就业目标不仅对就业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就业结构、就业环境、就业保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喂鱼比喂鱼好”。

经济学理论上,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经济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但结构性失业不同。 目前,中国致力于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大量企业产能转变导致结构性失业,目前人才供应难以满足创新后的劳动力需求。 届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适当的职业培训体系,教育机构要设立特定的就业指导,发展再就业培训,使部分劳动力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其次,在促进就业过程中,使用者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作为使用者自己,首先要看同事,消除性别、疾病、户籍、身高、经验的差别,推行“互助报酬”等制度,不要人为设置就业障碍,接着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不要以调动等离职方式辞职,不要拖延工资,合理设置工作强度, 在优化就业环境的同时,企业作为缴纳社会保险的重要主体,要提高对社会保险的重视,给员工一定的宣传,发挥失业保险等政策的根本力量,正确报告社会保险的实际缴纳人数,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普及作出贡献。

当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仅靠他们的主导性是不够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力。 既然要促进就业,就必须保障大众更多的就业制度,提高就业积极性。 例如健全最低法定工资制度、调整劳动关系仲裁协议制度等,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使企业的雇佣过程更加透明,以制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什么是民生偷窃,认为国民是国生,国家是民生。 就业问题不仅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也与一国发展密切相关。 劳动力市场是实体经济增长的来源,如何是当前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提高劳动力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不仅包括政府需要完成的任务,还包括使用者和个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网)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