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介绍,备受瞩目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9日正式挂牌,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业内人士介绍,新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已进入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系列,国资委、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持股比例分别为40%、30%、20%、10%。 包括三大石油公司全资或控股公司干线管网、拥有省级管网所有权、部分LNG接收站和储备库、管网调度业务等资产。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只是开始,资产评估计划、运输协调等工作将陆续推进。 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的预测,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将按照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构想,从管道资产转为管道资本。 首先,三大石油公司将其下属的管道资产和员工剥离,转移到新公司,根据各个管道资产的评价来决定新公司的股份比率,第二,新的管网公司在注入资产后,计划引进约50%的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和私人资本,新的资金用于扩张管网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控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认为,管网公司的建立不仅是市场主体增加的问题,对整个天然气行业来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建。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发展迅速,2018年消费总量达到2803亿立方米,进口量也越来越多。 但是,油气领域的基础设施能力与此相差甚远。 到目前为止,我国油气管网的建设、运营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中央企业。 截至2018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油气干线管道9.6万公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别占63%、31%、6%。 同时,全国省级干线管网为2.5万公里,三大石油公司和其他主体分别占50%。 这种集中状态不利于管网的建设、调配、市场的确保和向第三者开放。
据刘满平说,成立管网公司有四个目的:一是促进竞争,提高供给;二是公平开放,提高效率;三是吸引资本,加快管网建设;四是管理两端,开放中间,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他认为,这一改革关系到不同主体的重大利益调整,影响广泛,不仅要打破本来的利益结构,还要注意利益平衡,考虑到现有石油企业的诉求,要实现现有石油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