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步伐逐渐趋近,一些违法行为在市场上浮出水面,中央银行警告一月两次不要相信“假”。
今年11月13日,据中央银行官方微博报道,网上人民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另外个别机构使用人民银行的名义,将相关数字产品冠以“DC/EP”或“DCEP”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中央银行强调没有发行法定的数字货币( DC/EP ),资产交易平台的交易也没有得到认可。 市场上交易的“DC/EP”和“DCEP”都不是法定数字货币,而是在网上发布法定数字货币的时间是不正确的信息。
另外,据中央银行介绍,现在在网上被称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个别机构以人民银行的名义打出“DC/EP”和“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行为,有可能涉及欺诈和流通。 希望大多数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要轻视信用,防止利益损失。
12月11日,中央银行再次在官方微博上发表了这一消息。 一个月内,中央银行两次取消了谣言,最近以数码货币的名义进行了违法行为,背后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中央银行等7个部门于2017年9月4日共同发布了《关于防止令牌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指出怀疑发行虚拟货币、ICO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从事这些活动。
“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因主要是洗钱和资金的不正当流动,如向海外流失。 二是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比较研究部的陈永伟主管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最近,监督部门也开始采取行动。 根据中央银行上海总部11月发表的信息,近年来,虚拟货币相关的烧制品的图案被改造,投机兴旺,价格暴跌,风险急剧集中。 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合会议办公室、中央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内两级各有关部门合作,对上海地区的虚拟货币相关活动进行特别整顿,下令向国外注册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宣传、引流等服务的问题企业立即撤出。 并且,下一步,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合会议室、中央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贯彻《公告》的要求,继续监测管辖范围内的虚拟货币业务活动,发现后立即处置,提前减小,防患于未然。
此外,地方监督部门也加大了控制风险的力度。 11月21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布,深圳市网络金融风险等专业维修业务指导组的办公室发布了防止“虚拟货币”舞弊活动的风险提示。 其中指出,最近由于块链技术的宣传,虚拟货币炒作兴起,一些违法活动有复苏的迹象。 深圳市网络金融风险等专业维修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若干企业以“块链创新”的名义在国内组织虚拟货币交易等违法活动开展侦查取证,发现后将按照《公告》的要求认真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副总裁范一飞11月20日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为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已经设立了人工智能、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个金融行业标准,亟待研究制定。
范一飞表示,金融标准建设应在重要领域补充短板,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块链等金融行业应用的发展态势,重视数据安全。 应当根据数字金融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国内标准需求预判研究,继续加强金融标准对金融管理的支持。 从最近中央银行相关人员的态度来看,这17个金融行业标准仍在加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