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和公共住房_安居在合肥 生活更得味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公租房和公共住房

○蓝天下的安置房姜磊宁先生

走出狭窄的小巷,搬到明亮的公租,合肥市民龚益平夫妇实现了安居梦。 10月8日晚,他们的安居故事转移到中央视野,同时合肥公屋租赁保障领域的变化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也转移到中央视野。

安住是最大的民生,有地方可以保证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实现“安居梦”的过程中,合肥打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王牌。

从2008年启动廉租房建设,货币补贴与实物租赁相结合的2010年大力推进以公租为重点的保障室建设,到2014年通过“两房并驾”“提标扩面”政策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一步一步的足迹,合肥不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给许多住房困难群体安居住

合肥“安住”物语

受到央视的关注

合肥市民龚益和夫姚静贤最近一直在家庭市场上奔波,老夫妇打算买张新床,这也是两人结婚四十多年来第一次买家具。 龚益平患尿毒症,老伴无工作,夫妇都靠3000元养老金生活。 买家具之前,两人住在旧城的狭窄小巷里。 门是木板门,钥匙是旧钥匙,家具几乎停留在1980年代。

2018年,居委会发现龚益平,告知老夫妇可以申请比较宽敞的公营住宅。 经过抽签,两人顺利申请了蜀山区的公营住宅。 房间明亮,楼层合适,公屋离龚益平透析的医院太远。 “每周透析三次,往返需要两个多小时。 ”左右思考后,夫妇只好放弃了这个公营住宅。 了解了龚益平的情况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有关部门开始注意适当的公共住房来源。

今年7月末,龟益平打电话通知医院附近的公营住宅有住宅来源。 “这是离医院最近的公营住宅。 当然想搬家”拿到钥匙的那天,老夫妇相拥而泣。 "想不起我过去的日子,现在真是太好了. "

龚益平的搬家经历不过是合肥安住的侧影,这个故事被转移到央视综合频道。 “龚益平夫妇的故事反映了合肥市公共租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合肥在这方面领先于全国城市”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负责人透露,2008年以来,合肥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93万套,其中政府投资8.02万套,企业投资3.91万套。 从2013年起,合肥市的住房保障范围从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保障扩大到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工人、新就业“新市民”的公租房保障

安居生活“一个也不少”

从福利分室的“僧多粥少”,居民忍受了奶酪大棚和大杂院等的困境。 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商品住房发展迅速,人们有机会享受更好的住房条件,没有购房条件的市民需要保障室来改善生活。

时间回到2007年11月,合肥市刚刚开始了廉租住房保障三年计划。 最初的2万平方米,446套廉租住宅在滨湖新区“滨湖惠园”开始建设。 2008年,合肥市率先在全省建设廉租房,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扩展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对于57岁的李峰来说,2009年12月10日是特别的一天。 当天,合肥首个廉租住宅“滨湖惠园”首期工程在滨湖新区举行公开抽签仪式。 李峰挥杆结束后环游了“滨湖惠园”。 脚有残疾的他很兴奋地说:“终于一家五口不用塞进小房子了。” 经济开发区“天门湖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永和公寓”、新车站试验区“蓝天公寓”、瑶海区“和居苑”、庐阳区“荣城花园”等廉租住宅项目陆续建成使用。

为了解决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新员工和外来工人的住房问题,合肥市正在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为重点的保障住房建设。 在保障住房建设标准方面,合肥严格执行《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对所有公共住房项目实施装修,实现“包包入住”。 保障室建设与建筑工业化实施与“绿色建筑”建设相结合,也是合肥保障室的特色之一。

2014年,廉租房融入公屋租赁政策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分配管理,并行运行。

2017年11月,合肥市2017年度二级市区中等收入家庭公共租赁房屋选举顺序公开抽签仪式在会展中心举行。 经公证人现场公证,决定了9点50分选房的顺序。 这次实物租赁资源的数量比申请家庭的数量多,意味着每个申请家庭都可以住在舒适廉价的公租房里。

这时的公租房,窗户干净,设备齐全,连煤气使用说明书都放在厨房厨房的重要位置。

住房租赁建设合肥稳定

2018年9月29日,合肥市住宅租赁服务管理中心在房地产大厦a的四楼开设。 全市租房合同记录、交易监督、平台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后期管理等事务性工作都由本中心管理。 这意味着合肥住房租赁有服务“大家令”。

作为全国首个进行住房租赁试验的12个城市之一,合肥在交易服务监督平台在线化、培养市场主体、推进租赁用地供应等方面保持稳定。 “房子租了,但生活不同。 为了让市民享受安居生活,合肥发表了一系列政策。 从今年8月开始,“进一步加强房源信息发布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合肥市区所有住宅发布租赁行为,必须先在官网实名登记中获取验证码,然后在中介公司和网络平台上发布。

一旦宣布由谁负责,这个通知的实施必然会从源头给房源装上“金带”。 根据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员工透露,“加强房源信息发布的目的是零假房源、出租“卖方秀”等”,房源建立信用惩戒制度,房地产中介机构、租赁企业或员工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后, 房源的公开权限受到限制或取消,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也未注册,或者不得向“黑名单”中注册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员工开设房源信息发布端口。

租赁房流动人口多,意味着租赁房监管面临一定困难,推进租赁网登记也尝试了城市管理的能力。 为了规范和加强住宅租赁合同的网络签字登记,南七大街、亳州大街、和平大街、望湖大街试点开始住宅租赁合同登记。

“从前后数据来看,4个试行街的报名总数是试行前的报名总数的11倍,其中南七镇的试行报名总数是试行前的15倍,报名总数明显提高,截止到11月22日,4个试行合同的报名总数为7795套,占全市报名总数的约15% 据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住房租赁合同备案不仅掌握了闲置住房的情况,在充分利用库存住房资源的同时,还为建立“租赁并购”制度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菌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