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襄阳机场迎来了自己的成年。 30年风雨历史,襄阳机场不忘初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成为推动中部经济区发展的强大引擎。
回顾往事,鼓励前进
1989年12月14日,襄阳机场正式通航,成为全国第一个从地方集资建设的民间机场。
襄阳机场第一代航站楼
2014年11月10日,襄阳机场T2航站楼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襄阳机场第二代航站楼
2017年10月29日,襄阳机场航站楼T2航站楼正式启用。 从重庆飞往襄阳的G52695航班在襄阳机场着陆,停靠在8号廊桥。 实现襄阳通航以来首次使用廊桥对接机,是襄阳机场里程碑式的突破。
2019年襄阳机场实现了跨国直达航班“零”的突破,只有暂时开放国际货物包装机才取得成功。
截至2019年10月,襄阳机场有2600米跑道,T2航站楼2万平方米,廊桥5处,停车场11处,停车场18000平方米,年吞吐量能力可达225万人。
我现在梦见蓝天
回顾三十年,风雨历史丰富,展望未来,襄阳机场依然在探索更加智慧和温柔的服务模式,鼓起勇气,提出新建议。
襄阳机场T2航站楼出发大厅
“人文化、智能化”旅游体验是襄阳机场上下各人积极实践的理念。 襄阳机场稳步开展机场区环境整治、公共区域改造、场区交通质量提高等工作。 提供无纸化、方便的机会服务的终端大楼内的气氛设定优化升级“爱频道”服务扩展到了入港者。
襄阳机场T2航站楼即将抵达大厅
2019年襄阳机场国内通航城市达31个,航线达24个,运输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80万人。 襄阳机场扩大了越来越多的襄阳人的活动半径,机场也变成了巨大的磁盘,吸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强烈推动襄阳建立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
三十和立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襄阳机场以满足旅客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为宗旨,始终坚持质量服务胜利之路。 抓住中部地区“不靠海、不沿边、发展靠蓝天”的优势,大大提高服务水平,帮助襄阳“飞”。 让我们期待襄阳机场的另一个30年。 (中国民航通讯员马菱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