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于地上,地传于人。 ”地名不仅是人们给地名命名时的着眼点,也是“乡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代中国人寻找智慧的坐标。 即将于12月7日(星期六) 19:00在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四期节目,以“智慧”为主题,让观众沿着地名的坐标,共同探索中国文化,一起品味中国的智慧。
康震,胡阿祥现场拆除小型模型
“现代鲁班”显示出榫头智慧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古老、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单孔平坦弧的拱桥。 一千四百年来经历过战争和灾难的是什么?本期的特别出题人,榫工王震华揭示了中国构造背后的智慧。
另外,王老花了两年的时间,将经过20万工程制作的赵州桥的微型模型和由7108个零件构成的祈年殿的微型模型带到现场。 面对这种精致的传统技术,特邀嘉宾康震、胡阿祥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两位老师在体验过程中拆开祈年殿? 什么样的难题叫康震“难为人”?
保定斜拉桥表演“空中芭蕾”京张铁路百年
中国的智慧不断演化
老赵州桥经过千年的风、雨、洪水、地震的考验,依然耸立在洼川之上的现在,保定斜拉桥公布了“空中芭蕾”,涂掉河北人的朋友圈。 本期由保定乐凯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总工程师、桥界“冠军联合收割机”姜薪担任特别出题人,讲述保定斜拉桥建设的故事。 究竟,总重量8.1万吨的桥梁是如何完成的?
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制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 究竟什么高新技术保障了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安全运行?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速铁路,中国的智慧在一百年中是如何进化的? 青藏铁路冻土科学家张吕新和青年科学家夫妇刘醒辰、崔新一一回答大家。
地名中含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表现了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12月7日19:00,CCTV-4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中国地名大会”锁定,一起探索地名背后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