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新闻西宁有多少?
新中国成立时,西宁市仅3平方公里。
目前西宁建设区面积为120平方公里。
西宁增长了40倍。 难怪有人说:“昔日的西宁,只有踏足一周”,然后西宁就只能坐车去散步一次,今天的西宁,你在车上跑了很长时间。
西宁迅速成长,地名也发生了变化,但西宁到底有多少地名呢?这些地名是怎样命名的呢? 地名后面隐藏着什么西宁故事?
西宁长大了,地名多了
在1993年出版的《西宁市志地名志》中,西宁市路、街、巷的地名只有260多个。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西宁有多少地名呢?
2018年10月,西宁市全面完成地名调查第二、三轮整改工作,建立市县二级第二次全国地名调查数据库,登记各类地名属性信息数据1.905万条。 建设西宁市地名住址数据库,登记各类地名和住址数据86万条。
“西宁平均每年增加20个地名,反映出逐年增加的地名背后西宁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品位显着提高。”西宁市民政局划分地名和社会事务局负责人说。
西宁地名有什么特点?
知道“法院街”、“观门街”、“西平街”、“博雅路”、“文汇路”、“沈那街”这条路在哪里吗?知道这些路是怎么命名的吗? 西宁有着2100多年历史,命名地名有什么特点?
我省地方史研究专家38771育德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宁几条古老街道与时俱进:隈庙街为解放路,府门街为文化街,县门街为人民街,官井街为民主街,兵部街为解放路,车站街为生产街……
新开的道路、开通的道路、街道的名字,也体现了新华街、中华街、胜利路、七一路、八一路、五四街等时代的特征。
那么,现在新区的街道、道路桥等地名是怎样命名的呢?
负责人说“地名的命名必须遵循“反映当地人文和自然地理的特征”“使用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不用外国人名和地名命名我国地名”等原则,避免“大、洋、重、怪”等诸多问题。”
海湖新区有很多以“文”开头的町名,这些名称是怎么命名的?
海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所的负责人说,这些町名在命名时,选择了市民习惯的“姐妹式”。 例如:文汇路:取文汇文艺精粹之意的文苑路:汇集科技元素之意的文逸路:因与龙泉谷景区相邻,取得轻松心情的文成路:海湖新区是西宁市的新文化中心,取得了新区文化建设首次取得成果的意义。
位于南川区的西平大道,原本是循证大道,是征求专家和市民的意见,改为西平大道,用西平大道的名字承担西宁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的意思。
一条道路、一座桥梁从规划建设开始就要有相应的命名计划,后期委托专家和市民代表审查,最终命名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发表地名命名公告,公告内容具有具体的名称、地点、长度和命名意义,严格遵循有关规定。
背后有什么西宁故事?
地名,故事,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宁几座新建的道路桥命名时选择了省内几个州县的名称,如海西路、果洛路、门源路、指示连路等。
“通过这些道路桥名,体现了青海省的地方特色,在潜在的沉默中,青海省本土的地理知识也得到普及,省都城市的支配地位和包容性也得到了强调。”鞋育德说。
地名的变化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 “西宁古城的名称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让后人也知道,现代化的西宁在过去的基础上,经过世代人们不懈的努力,逐渐达到了今天。”鞋育德说。
随着西宁市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地名不存在了。 如何保护历史地名,给新地名取名,备受瞩目。
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人民代表陶敬提出“关于火沟恢复原名”的建议。 火沟的原名是“鸳鸯沟”,因为岸美水清能吸引鸳鸯,所以在南凉时期战火持续,改名为火沟。
最近几年,由于一系列的对策,没有了污垢、混乱和差别。 取而代之的是青葱郁郁的生气。 西宁市民政局有关人员称“火沟”为市民的习惯名称,根据“西宁市志”和“西宁府新志”的记述,火沟称为龙泉谷,这个名称继承了历史语境,可以突出景区的历史价值。 根据有关规定,对“命名和改名方案”相关的37个名称,在开展实地调查、审查,多次指导海湖新区管理委员会修改的基础上,分别征求市委、市人民代表大会、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人和行政区地名管理指导组的各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发布命名公告,向社会各界发布海湖新区 其中,原火沟景区正式命名为龙泉谷景区。
“如何守旧地名,命名新地名? 这是重要的工作。 ’有关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