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育部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据意见,到2022年,要培养一百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对区域内校企合作企业发挥示范性领导作用。 培训万名德育骨干管理者、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培养百名班主任工作室、千名思想政治课教育创新团队,提高德育团队素质。 选择百德育特色案例,建设万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传播典型做法、先进经验。
意见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动模范精神、职工精神专业教育16小时以上。 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观念,正确劳动态度,培养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感情。 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学生创造劳动光荣、技能珍贵、伟大观念。 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敬业奉献、诚信、精进、追求卓越、创新等精神品格。
在意见要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按规定选修国家统一教材。 各校要齐备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大专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配备力度。 各地各校应将德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配备德育工作所需场所、设施,配套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订阅必要的参考书、报刊等,不断改善德育工作条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监督内容,提倡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三方评价以及教师、监护人、企业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机制。
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加强网络培养载体,提高学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利用网络思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双微端”新媒体手段,推进数字德育平台建设,拓宽网络德育空间,拓展网络育人垄断面。 探索开发与学生实际相近、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德育资源,构建区域职业学校德育资源的共同共享机制。 加强校园网管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规制。 利用互联网发出主旋律,传播正常能量。 教学生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 及时发现和帮助网络成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