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尚价
证券公司在2020年集中推出a股投资战略的同时,两大证券公司对明年香港股市中资股和海外中资股的发展也持积极乐观态度。
据中信证券报道,展望2020年,对香港股市的中资股和海外中资股持乐观态度,恒生指数和MSCI预计中国有10%和15%的上涨幅度。 从节奏上讲,平淡的第一季度后,明年第二季度后,市场有更强的上升力。 继续展望“内需主导”消费和“国产替代”科技,特别是消费“下降”选项和服务消费,以及5G引起国产替代加速的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中资股MSCI在中国的权力行业中,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期权消费(占MSCI中国的权重25.1% )和以腾讯为代表的通信服务(权重24.7% )比金融等板块高,这也反映了中国“新经济”的增长动力。 但是过去一年,细分行业内部分化严重,代表“新经济”的软件、消费者服务、医药、半导体等行业目前的评价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内需主导”的消费和“国产替代”需求的科学技术等板块在2019年明显赢得了市场。 继续看着这些公司,高度评价得到业绩的实证,需要再次上升。
对此,中金公司也在2019年的大部分时间内经历了无方向性的横盘振荡,明显走过a股和世界大部分市场后,对2020年香港股市的中资股和海外中资股市场前景持有相对积极的看法。 总体来说,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波动区间的高端预计分别达到11700点和88点左右,与现在相比有约10%和12%的上升空间,预计收益增长的贡献在5%左右,市场评价的修复可能有5~6%的贡献。
在部署提案中,中信证券的观点是,在世界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高分红、高分红的目标依然强调价值,但是要进一步上升需要等待经济的基本企业稳定下来。 继续看待经济增长放缓、消费“下移”期权消费和服务消费投资机会、5G和国产替代加速的科技领域投资机会。 2020年建议超额配合期权消费、通信互联网、科技和银行板块。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消费和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在2020年持续演绎,“新经济”内部结构性机会(包括相对滞后的板块)仍然是市场关注的中心焦点,“旧经济”板块的表现依赖于政策、增长路径和节奏。 但是,短期通货膨胀高的企业依然压迫市场,有可能引起短期的变动,因此市场的节奏可能是前低后高。 从历史经验看,日常消费、医疗和农业板块通常是高通货膨胀阶段的良好选择。 具体配置建议配合汽车、医疗、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和技术软件、硬件,配合煤、石油等上游资源板块。
其实,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推开h股的“全流通”改革,同时发表了“h股公司内未上市股票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南”,引起市场的关注。
对此,建银国际证券表示,全流通理论将增加h股的魅力,刺激南下资金流入香港股,整体缩小“A-H”溢价。 同时,未来香港股票上市公司将直接流通上市,解决传统的h股再融资和股东减持困难问题,更多的公司将在中国香港上市,增强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活力。 同时理论上,全流通有助于改善h股公司的管理、激励措施,提高盈利能力,促进评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