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保护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年调水260亿立方米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见习记者周美娇通讯员舒建杨振辉
“目前中线工程安全运行1823天,累计调水26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6000万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2月10日下午,记者在淇川县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水质保护活动记者招待会上通知。
淄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书燕出席发表会,主要发言,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 会议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赵红伟主持。
会上邵书燕介绍了淇川县水质保护工作情况。 淇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水路的首要所在地、全国移民大县,移民转移结束后,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保水水质上,迎来通水。
5年来,淄川县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强调实施“生态立县、观光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强调生态农业、工业经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五大重点,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 肩负着保护水质和摆脱贫困的两大政治任务。 围绕水质保护,开展大造林、大绿化活动,重点抓住产业造林、荒山造林、廊道绿化、生态修复和森林城乡建设五大工程。 通过把移民后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发展富民产业等措施,相继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移民避难、九重产业试点等重点项目,为仓库地区众多移民群众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最后,淇川县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笑、淇川县航运中心主任胡道伟、淇川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武建宏、淇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俊、淇川县移民局局长李明分别表示淇川县如何进行环境综合管理、如何管理水上环境、如何推进生态建设、涵养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