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网12月10日讯】2019年,期货市场迎来了史上最快的一年。 不仅是品种,市场资金的规模、交易量、保管量也持续创历史最高纪录。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业内红利政策持续发酵,期货交易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种功能持续发挥,期货市场发展是迎来“井喷”的主要原因。
三大因素推动市场发展
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利润不断,期货、期权新品种爆炸性增加,机构客户比例继续上升,交易所在市商等方面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期货经营机构融资多样化,期货公司首次公开招股( IPO )破冰,期货市场“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期货市场保证金库存达5450亿元,历史最高,比年初增长25.58%,是继2010年、2015年以来10年内第三次大幅增长。
此外,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11月底,全国期货市场已超过2162万手,创历史最高纪录。 特别是最近的股票市场,期货持仓量在30万手以上,最多超过35万手,创历史最高纪录。 头11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35.76亿手,累计成交量约26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01%和36.67%。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2019年1-11月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累计产量为35.15亿手,累计产量为200.03兆元,比上年增加28.94%和18.31%。 2019年1月至11月金融期货市场累计产量为0.6亿手,累计产量为人民币62.7兆元,金融期货两大指标同比增长151.67%和170.56%。 王骏发现,今年头11个月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的成交规模稳步上升,同时金融期货市场的成交规模也再次增加。
关于上市品种,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统计,截止到12月6日今年发售的包括枣、20号胶、尿素、粳米期货在内的7种商品期货和天胶、棉花、玉米3种商品期权,12月9日以后将发售铁矿石、PTA、甲醇、黄金期权等5种。 2019年新品种发货数达14个,是我国期货市场历史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深度300的股票指数期权也将立即上市。 截至今年12月底,中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预计将达到75个,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货期权、场外、国内外合作发展的局面。
华泰期货总经理徐登28中在“2020衍生品市场年会”论坛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2019年中国期货市场新品种的上市数、市场资金规模、保管量等创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期货市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成熟,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保险+期货等项目充分体现了期货行业的专业价值。 二是期货物种运行成熟,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的管理和运营越来越完善,交易所新品种合同的设计已经非常专业和有经验。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上市新品种多得到有关部门广泛赞同,进程大幅加快,行业政策红利持续发酵。
品种功能继续发挥
从品种功能的发挥情况来看,王骏对中国证券记者表示,今年头11个月,国内期货期权市场的成交规模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目前依赖于商品期权市场,但金融期货市场很有力,商品期权品种超过60个, 今年将推出新品种的商品期权,国内期权市场稳步发展的基础是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将继续“锦上花”。
据王骏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最大的15个期货活跃品种为螺母钢、PTA、铁矿石、豆粕、甲醇、燃料油、镍、菜籽粕、白银、砂糖、棕榈油、石油沥青、玉米、聚丙烯、豆油期货。 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额最大的15个期货活跃品种为上海深300株、铁矿石、中证500株、镍、螺母钢、原油、金、焦炭、PTA、10年期国债铜银上证50株、豆粕和锌期货。
纵向对比表明,王骏从2019年1月至11月,交易量增幅最大的15个品种为国债、纸浆、铜期权、燃料油、中证500株、上海深300株、白银、金、棕榈油、上证50株、聚丙烯、PTA、白糖、甲醇、 聚乙烯和鸡蛋期货交易额增幅最大的15个品种为国债、纸浆、中证500株、燃料油、白银、上海深300株、金、棕榈油、上证50株、铜期权、砂糖、鸡蛋、聚丙烯、PTA、铁矿石和锌期货。
王骏统计了2010年至2019年整体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三大市场指标(成交量、成交额和持仓量)的年平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整体期货市场三大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分别为13.55%、16.12%, 发现增长21.21%的商品期货市场三大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分别为13.74%、8.18%、20.99%,金融期货市场三大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分别为39.97%、50.04%、46.04%。 因此,近9年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的三个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金融期货市场年均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0%-50%。
交易市场正在走向多元开放
从市场基础设施方面来看,期货交易所在品种研究推进等方面比以往的“同质化”“单一化”有着明显的变化,从各交易所相关人员的态度来看,将来期货交易所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品种水平会更加丰富,对外开放会进一步提高。
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上期监事长陆文先生表示,目前上期采用以“一主双翼”为中心的产品多元化战略,在发展“优秀、精致、加强商品期货”主线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商品期货期权、指数等衍生商品和仓单交易平台 同时,创新和深化决算、交接、和风控制等服务,为“一主两翼”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支撑。 在国际化方面,现在原油期货、20号橡胶期货已作为国际化合同上市,未来的期待将通过引进海外投资者来推进现有品种和规章制度的国际化。 同时,上期所持续推进期货市场基础法律制度建设,建立权威、透明、稳定、有效的一系列制度基础,消除国内外参与者的忧虑,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现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郑商所方面表示,郑商所今年以来修改了强麦、玻璃、棉纱等品种合同规则,优化了PTA、棉花、苹果、蔬菜油和菜单等品种交货仓库的布局和升级。 该交易所去年在线场外综合业务平台也稳步推出了一些场外业务,今年以来已经结算银行,资金融入20家实体企业。 随着PTA期货海外交易者的顺利引进,郑商所也迈出了建设国际价格中心的第一步。 另外,追踪郑商所PTA、甲醇、动力煤等先期物品种类动向的建信能源化ETF于11月11日在深交所公开招募,该交易所在商品指数ETF产品的合作开发上也积累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纯碱期货在郑商所上市,该农产品期货“创业”的交易所在工业品期货的开发与服务方面越远,现在纯碱、玻璃、动力煤三个上下品种越集中。
据大商所方面介绍,目前该交易所已经发货19种期货品种和豆粕、玉米两种可选品种,涉及农林畜牧、化工、能源矿产等多个大宗商品领域。 有趣的是,该交易所去年12月首次发布了商品交换业务平台,推进了期货服务实体的进一步深化。 截至2019年11月22日,平台累计成交164件,成交量约59.7万吨,名义成交额约7.3亿元,实物交付达8.15万吨,为基础贸易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包括期货、期权、交换、差距交易在内,初步建立了连通场外、国内外多元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这与建设综合化交易所的发展目标一致。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由于今年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期货交易所总体上脱离了以往的单一封闭结构,转型为多元开放多层次服务实体的交易所。 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实体经济和广大产业客户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可。
(文章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