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宋庆龄学校的学生们伴着手语出演音乐电视电影《国》新民晚报记者马丹摄影
“你知道‘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远了,妈妈……”20年前,爱国诗人听到的《七子之歌》触动了无数中华孩子的心。 20年后,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中国福利会所属的上海宋庆龄学校与澳门泸江中学合作拍摄的大型音乐电视电影《明天更好》正式亮相,“七子之歌”也在电视电影中被两国青少年合唱。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港澳办公室副主任周亚军等领导出席了发表活动。
泸江中学曾挂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今天下午的发表活动现场,上海宋庆龄学校的同学们伴着手语复习了音乐电视电影《国家》的曲子。 这是国内首次在澳门和上海两座标志性建筑——大三巴和上海中心同时展开两面巨大的五星红旗。 澳门泸江中学教师和学生发来现场交流影像,高二的古舒行回忆道:“最令人感动的是泸江中学和宋校的学生们用巨大的国旗手牵着手,跳舞,象征着我们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得到保护。”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在上海和澳门两地同时在象征性建筑物上展开五星红旗的“金色创意”,是为了纪念着名澳门爱国者杜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爱国者杜岚不畏当时澳门政府的压力,坚决举起她在澳门泸江中学手工制作的五星红旗,也是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当时,鲜艳的国旗在澳门上空飘扬,震撼了国内外。 20年前的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那天,已经站在87岁的老龄杜岚或学校的升旗台上,带领师生再次升起五星红旗。 从那以后,升国旗仪式成为泸江中学每周、学校庆日、国庆日的爱国“必修课”。
拉着两只手表演爱国感情
拍摄音乐电视电影不仅是为了纪念,也是浸润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海宋庆龄学校五年级陆雨萱首次参加音乐电视电影的拍摄。 她说父母作为志愿者在1999年回到澳门时,曾参加过庆祝澳门回归的活动。 “20年后,能和澳门的哥哥姐姐一起唱《七子之歌》,一起祝福澳门的复归,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宋校和澳门泸江中学一样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红色的基因,这种同根同源对祖国的爱和心协调,两校的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合作完成了感人的作品”,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全国教师育人楷模封莉容在合唱摄影前、 两个学校的孩子实际上没有见过面,三首和手语都是通过网络交流的,澳门泸江的孩子们到了上海就参加了拍摄,和上海的小伙伴合作默认了。
今天,澳门女性联合总经理林婉妹也特意送来了祝福录像。 她在影片中表示,在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澳门妇女联合会将继续发挥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促进上海澳门两地母子青少年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澳门和祖国的美好明天。
新民晚报记者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