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表_小米智能手表初体验:有亮点有野心有短板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小米正式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表。 这块手表是长方形的表盘,重视软件的轻便性,1299元起步,虽说不能说100%完美,但可以看出谷子的野心。

正面是2.5D圆弧面康宁大猩猩的3代玻璃,铝框架,1.78英寸AMOLED显示屏容易滑动,具备自动亮度调节,在室外的阳光下也能清晰地看到显示屏。 由于装有570mAh的电池,不轻薄,边缘圆润,佩戴舒适,没有搓手的感觉,有整体质感。

标准版手表是氟橡胶,手上没有异味,带子是一键式的设计,可以自己拆卸更换。 据说官方支持“游泳防水”,日常穿着有洗手不可避免的场面,防水溅射也可以洗。

左侧有扬声器,可以用来与爱人交谈,播放音乐和微信声音。右侧有钟表冠、麦克风、物理电源键,背面有充电触点和心率传感器。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无线充电或直接通过Type-C直接体验比较好。

操作逻辑与手机一致

第一次连接时,只要打开手机的蓝牙,连接WearOS后与各自的可佩戴应用程序进行匹配即可。

翻转手臂或触摸屏幕可打开显示屏。 怕误触摸时,可设定触摸锁定模式。 (名字以外的手机也能正常使用)

(手表的截图)

日常使用是以“表冠”和“电源键”为中心进行的。 表冠其实是代替“滑动”的操作,表冠向上下滚动,和我们日常的手指滑动屏幕一样,既可以用手操作,也可以转动表冠,在转动过程中有振动反馈。

例如,从左向右滑动会后退、进入负面画面,从上向下滑动会成为通知栏,从下向上滑动会成为控制面板。 使用方法很多,但这些操作都和手机的使用逻辑相同,学习成本不高,很快就能使用。

功能比想象的要充实

(手表的截图)

现在可以开设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eSIM服务,申请新号码或1号双终端。

每个钟都能独立通话,但代替手机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运动中携带手机很不方便,这样的小钟显然出现了。 将手表连接到蓝牙耳机,打开QQ音乐,打开运动模式,有电话就可以使用蓝牙,保证口袋不麻烦,电话顺畅。

充电和电池续航时间

使用原来的充电器,装满手表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手表连接手机蓝牙,心率使用智能显示器模式,NFC打开,晚上没有睡觉,支撑约2.5度左右。 正式宣传的36H的持续时间,应该包括1天24小时的运行模拟睡眠。 电池续航能力因用户使用情况而异,可以说无需每天充电一次。

总结

智能手表至少需要注意信息,具备NFC总线和门功能。 这些基本需求是由米表制成的。 下载第三方应用软件的亮点是,加上“爱酱”和“美国家智能家庭”成为独占性的功能是野心,带有浓重影子的是短板。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