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活动基地_本报联合皖新传媒求学通教育基地开展学生记者消防日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学救护强本领 争当生命“守护神”

“同学们,你知道打个结起什么作用吗? ”“逃出去! 11月9日消防日当天,安庆市技师学院操场上,另一个开生面的消防课正在进行。 本报105名学生在皖新媒体学校教育基地专任教官的指导下,分别学习了消防器材的使用、系带、紧急电话测试、心肺复苏把握等基本救护技能。 在活动现场,小记者积极参与对话,积极锻炼实践能力,开阔眼界,获益良多。

当天上午,本报105名小记者兴奋地来到安庆市工程师学院,响起教官的热情接待和感人的音乐拍摄,小记者们一下子放松了心情,融入了集体活动。 之后,小记者们分成三组进行知识抢夺,教官持有各种通报电话号码,询问如何正确拨号。 小记者们都抬起胳膊积极回答。 一听到打119报警电话的方法,小记者曹汉霖胸成竹举手说:“打完电话后,要弄清楚具体的火灾地址、火灾的原因以及是谁被困住了。” 曹汉霖的正确答案得到教官的赞扬,得了20分。 这样,小记者们的主导性进一步增强,现场的气氛变得非常热闹。

接着,开始学习“真正的本领”,三组记者分别进行拳头的应用、心肺复苏、灭火器的使用等基本救护技能的训练。 教官反复示威,耐心教导,小记者们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记录。 特别是实施心肺复苏的程序时,教官拿出相关器材,一边示范一边说:“患者昏迷时,第一步是:“孩子们,孩子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吗? ’告诉我。 然后,轻轻摇动他的头,拍拍肩膀的第二步是检查口腔、鼻腔,看是否有异物堵塞,第三步是判断脉博,说明患者每分钟30分钟以下,他的脉博非常微弱,必须快速救出,然后找准按压点按压,每分钟100次 心肺复苏一般是人工呼吸。 “小记者们成群结队,试图跳起来。 每个孩子都在模拟现实的场合,有临场感地体验、学习,掌握基本的救护技能。

上午的活动使小记者们满意,“我们学习了平结、八字结和双八字结、心肺复苏的程序”,小记者郑叶馨、吉智萱、杨博雯是来自中兴小学的小记者 “以前在学校进行消防训练,像今天这样具体地学习救护技能还是第一次。 他还说:“我想把今天学到的消防知识传达给家人,提高消防意识。”

来自绿地实验学校的小记者乔宇轩也说:“以前在书上看过这样的消防救护技能,没有实践的机会。 今天能让每个小记者实践一下,真是太感谢了。”

刚刚赢得本组名誉的曹汉霖现场突出,得到教官赠送的小奖品。 他说:“平时学习相似的消防知识,所以今天可以完全回答。”曹汉霖高兴地对记者说,让更多的人理解消防,珍惜生命。”

(《安庆广播电视报》记者方芳陈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