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_平凉市扎实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原题:我市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记者马炳玉

2016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按时实现小康目标为重要工作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要求,弥补短面包、强弱项目、漏洞,切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

经过全市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市经济稳定,社会大局协调稳定。 与“十二五”末相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体系的重要性、重要指标,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2018年全市总产值395.1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3.65%人均产值1.87万元,增长1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值52.25亿元,增长0.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1亿元, 增长17.25%的普通公共预算收入为30.47亿元,增长23.26%的财政支出达到212.7亿元,增长31.82%。 “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农民”。 经过数年艰苦决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之一的正确脱贫工作在我市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市一直大力推进第一号工程,以“龙头企业推进,“三变”改革推进,金融保险加入,危险住宅清零,劳动就业对接,教育医疗跟进,社会救济驱动器底、党政各界参战,党建设指挥保障”九大冲刺行动为线索 以产业援助贫困为核心,实施了“苹果抓牛,当年从贫困中剥夺劳动力”的推进政策措施,创造了从村庄到家,摆脱贫困的“平凉模式”。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脱贫50.36万人,华亭、洼川、灵台、崇信4县(市)达到脱贫帽子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3%。

同时,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下流成果,良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十三五”以来,全市实行项目500万元以上4034个,投资1443亿元,加快平日、彭大、静庄、华亭至泾源4条高速实施,完成县道改造工程的210公里、平华一级等7条普通省道积极推进,备受瞩目的平凉机场、平庆高速铁路、天平高速铁路等项目 市体育公园、平凉一中新校区、天门盐新区综合开发等工程正在加快。 泾水二期静宁中坚工程、辅助工程和新集水库加快建设,平凉750千伏变电站辅助送工完成运行。

我市主导产业也实现了结构转变,开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的关键。 第一产业,中国农科学院西部肉牛种技术革新基地定居平凉,葫芦河流域国家级水果高新技术示范区、泾河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建设加快,庙川、鼎康规模养殖场、大面包、东庄、齐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德美冷链物流园、华亭药材交易市场等生产销售大企业得到培育, 牛饲养量增加10万头,园林水果产量110万吨,蔬菜产量46.6万吨,达到“三品一标”。 “十三五”以来,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累计达到298亿元,年均增长近100亿元,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在工业产业方面,我市工业增值累计实现156.43亿元,年均实现50亿元以上,工业变革升级迈出新步伐。 201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长203.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9.93%,年均增长9.12个百分点。 全市三级产业统一发展,实现了协调推进。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的另一战,我市污染防治攻势有色,资源环境建设实现了绿色化发展。 我市切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电厂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彻底整治燃煤锅炉,建设霸盖城乡优质煤炭配送网络和居民清洁供暖工程,投入新能源客车105辆,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城市“颜值”不断提高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扩大工业园区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投标,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垄断率达到59%。 大力开展城乡增绿工程,年均造林绿化50万亩,草原植被复盖率83.95%,森林复盖率33.62%,城市建设区绿地率34.09%。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