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是在一连串的冲击中形成的。
以我们的地球为例,45亿年前,地球刚刚冷却,撞上一块火星大小的岩石,两个天体形成了巨大的熔岩球。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宇宙碰撞向空气中喷出大量碎片,最终融入地球月球的是混沌产生的美好伙伴关系。
这种碰撞在年轻太阳系很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碰撞越来越少。 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们认为,在远离太阳系的宇宙中,有可能看到这种模式的强烈例外。
在距离地球约300光年的双星系BD+20307中,与地球相似的2个系外行星相撞,喷出的热尘埃和碎片的云可以通过红外线望远镜观测到。 科学家观测到的这个“太阳系”已经有10亿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已经完全成熟,这意味着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两个行星发生冲突。 这种过去从未见过的冲突,表明太阳系和人类一样,在生命的后期也很难很好地组织自己。
华盛顿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尔西亚温伯格在声明中谈到“这是研究行星系统历史末期发生的毁灭性冲突的绝好机会。” 宇宙尘埃
尘云无处不在宇宙中。 漂浮在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粒子聚集,数百万年后成长为巨大、引力密集的物体,形成行星。 行星进入恒星周围的轨道,环境中的小尘埃和碎片的粒子会作为燃料被吸引到恒星,或者是太阳风吹到太阳系的寒冷外缘。
我们太阳系里寒冷的柯伊伯带是最好的例子。 柯伊伯带在海王星轨道上延伸了数亿英里,包括数千个岩石天体(包括矮星冥王星)。 因为离太阳很远,那里的尘埃和小行星都很冷。
十年前,天文学家第一次在BD+2030710观测系外行星撞击痕迹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尘埃,似乎其温度比远处的小行星带高得多。 这个发现表明这个云不是小行星带的一部分,而是最近猛烈而充满能量的冲突的馀韵。
10年后,温伯格和同事们利用“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所”卫星观测到的数据,对该系统进行了检测。 他们最近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云团的红外亮度增加了约10%,意味着这个星系中的热尘比10年前多得多。
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太阳系外行星碰撞的发生时间较短,其馀波正在我们望远镜的镜头前演出。 这会引起一系列的小冲突,有可能继续向“太阳系”喷射更多的热量和尘埃。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意味着在太阳系的生命周期中,行星碰撞的发生时间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