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教育辅助教材零售额上升
新闻局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18年,中国教材教育辅助零售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占图书零售总额的比例近四年逐渐提高。 2018年,中国教材教育辅助图书零售总额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占图书零售总额的65.0%。
回卷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教育辅助教材在实体店的编码率约为三分之一,为31.5%。
2013-2018年中国教材教育辅助零售额和图书零售比重统计状况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
2019年中国教育辅助教材在实体店中码率占统计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
2、上市出版企业中教育辅助教材业务高;
教材教育辅助类图书的出版分为本版教材和租赁型教材,本版教材的出版门槛更高,需要国家批准立项,审定出版,具有知识产权,有较好利润空间的租赁型教材的出版门槛相对较低,获得出版资格的本省出版企业与其他出版社签订租赁型代理协议,每年租赁型代理协议 教育辅助教材具有较高的出版政策壁垒,稳定了庞大的发行渠道,根据学龄人口的刚性需求,教育辅助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周期属性。
国内参与教材教育辅助图书出版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原媒体、汉语媒体、凤凰媒体、皖新媒体、中南媒体、长江媒体等。
2018年a股出版类上市公司,教材教育辅助出版收入占出版业务收入的55%,是一般图书出版收入的1.5倍。 除中国出版和中国科传外,其馀公司的教材教育辅助出版收入都大于一般图书出版收入。
2018年a股出版类上市公司出版业务收入统计状况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
3、企业教材教育辅助业务接近“数字教育+微服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教育辅助出版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必须在“互联网+”时代寻求变革的发展道路。 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以网络为新的传播方式,具有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途径网络化的特点。
目前,传统教育辅助出版社正在向数字出版业务发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不仅出版传统的纸质教材,还以人教育版纸质教材为蓝本研究编制数字教材,涵盖全学科、全学科,与纸质教材互补。
另外,很多出版社积极寻求与科技教育机构的合作,正在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向“微服务”转型。 从凤凰传媒、中原传媒、中文传媒等出版上市公司的业务布局方向来看,教育产品的数字化和在线教育、教育服务等多种业务布局,“数字教育+微服务”呈发展趋势。
主要出版上市公司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配置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整理
4、0-14岁人口减少,6-18岁人口在5年内处于红利期
不考虑死亡率,只考虑出生人口,处理1997年至2024年的出生人口进行推算,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0岁至14岁的人口整体呈减少趋势( 2017年因双胎政策而小幅度增加)。 从6-18岁( K12教育的主要群体)的人口来看,得益于双胎政策,2019-2024年的5年间,人口持续增加,处于红利期。
教育辅助教材市场主要集中在K12教育市场,今后5年,其市场仍在持续成长。
2011-2024年中国人口出生数和出生率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
1997-2024年中国0-14岁、6-18岁人口的统计状况和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述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结合先见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图书出版业市场先见和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先见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揽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