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中标_关系万千家庭 带量采购药价又降了!降幅最大药品比试点中标价再降近8成

外汇天眼APP讯:药品带量购买试行全国扩大的选拔结果正式公布!

9月25日,上海阳光采购平台公布了扩大“4+7”带量采购的选拔结果。 结果显示,25个“4+7”试点药品采购均成功,价格降至“4+7”试点价格以下。

2018年底,“4+7”城市进行了药品带量购买试验。

上次试验中药品价格下跌50%-96%,再加上此次带量购买扩大方面平均下跌25%。 在具体品种中,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阿托伐他汀,齐鲁制药用“4+7”将定价降低78.18%,氨氯地平去年用“4+7”将定价降低60%。

降价幅度再次超出预想

这次联盟的采购有77家企业参加,计划选出企业45家,产品60家。 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格相比,当选价格平均下降59%,与“4+7”飞行员选择的价格水平相比,平均下降25%。

对于第一轮“4+7”的数量采购,这一轮扩大品种的降价幅度超出预期。 主要是,如果某品种有3家以上的制药企业通过一贯性评价的话,价格大多是“腰斩”。 一致性评价合格的药企在3家以内,降价幅度较小。

以恩代卡贝为例,试购“4+7”时,正大晴(0.5mg )标价为0.62元,比原价下跌96%。 本轮扩购,东瑞制药、百奥制药、广生堂3家制药企业标价大幅下降,标价分别为0.18元/片、0.2元/片、0.27元/片。 其中,东瑞制药与首次相比标价下降率达到71%。

瑞舒伐他汀是京新药业的核心产品,试挖“4+7”时由京新药业独家中标,公司当时定价为0.78元/张(规格: 10mg*28张),比原价下调81.55%。 该轮流以汉晖制药、山德士、正大晴中标,其中汉晖制药标价最低,0.2元/片。

独自中标的药品价格与初次“4+7”采集试验相比没有变化,赖诺普利、右美托咪定、依那普利、氯沙坦等价格不变。 两家企业中标的药品有简便、厄贝沙坦氢、孟鲁斯特等,降价幅度为0-3%。

一些喜悦和悲伤

这次扩大采购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些喜悦的一些烦恼。 个别上市公司的主力品种直接出口了。

华海药业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华海药业旗下的7个品种全部入选。 分别为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赖诺普利、利培酮、氯沙坦钾、盐酸帕罗西汀、福辛普利钠,中标价格分别为5.46元/箱、14.67元/箱、6.45元/箱、7.2元/箱、14.7元/箱、31.187元 对于迄今为止的“4+7”采集试验中中标的6个品种,此次华海药业中多中标1个品种。

华海药业24日晚上宣布,公司预定中标的7款产品,2018年度国内销售总额约为7.19亿元,约占2018年度销售总额的14.10%。

在以上多个品种中,华海的市占有率低于20%,通过此次“4+7”扩大的带宽购买,可以迅速配置在全国,“住院”的时间、人员和经费都有望大幅节省。 根据“4+7”的执行情况,华海可以享受因降价而扩大市场的机会。

吉尔制药为黑马,中标5个品种,阿托伐他汀钙、奥氮平、利培酮、吉非替尼和富马酸替尼,标价分别为0.12元/片、2.48元/片、0.05元/片、25.7元/片和0.29元/片。

哪家企业没有中标就出局了?

与“4+7”采集试验时瑞舒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左乙拉西坦3个品种中标相比,京新药业此次在招标扩大方面以参加投标的左乙拉西坦片、头孢呋辛酯片2种药品中标,瑞舒伐他汀钙、本

京新药业2019年半年报报道,公司营业收入18.58亿,纯利润3.26亿,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92%和52.89%。 具体来看,较重的中药销售收入为10.89亿元,比上年增加32%。 中药中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销售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瑞舒伐他汀钙片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1.26%,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

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是信立泰。 首次“4+7”的数量采购中,规格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信立泰以3.18元/片中标,但是在此次公示表中没有发现信立泰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塞诺菲以2.54元/片中标。

“华海药业们”是怎样炼成的?

浙江省药企在上次“4+7”考试中获胜,这次在全国采集时,他们又占了很多席位。

这些当选企业具有共同特点,控制原料药价格的能力强,甚至有自己的原料药生产线。 尽管市场规模扩大,原料药涨价带来的风险。

浙江省中选的企业都是掌握原料药的企业,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在“最低价格”的通餐游戏规则中全面获胜。 仿制药的成本主要有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的成本。 具有技术门槛的原料药,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远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很有可能赢得“最低价格”的竞争。

当选后,庞大的购买量需要有富馀的原料,原料买不到,原料上涨,对于当选企业来说,如果不买的话,量不上涨,买的话,价格不上涨。 如何保证供应是二次带量采购给企业的真正考验。

专利药物也面临价格竞争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大学芝加哥分校药物经济学研究者周吉芳认为,随着仿制制药市场回归薄利多销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多的制药厂将转变为专利药。 专利药的研发模式与仿制药不同,是“一将成功万骨枯”的高回报高风险模式。

专利药多以肿瘤、慢性免疫等治疗需求不满足的领域为对象,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制药企业是否占有生物制药和靶向药物的高点,并且出国门与西方同行竞争,直接影响着我国今后几十年的药品安全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等问题。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