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怎么做_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

11月3日,“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产教融合对话活动”在济南隆重举行。 政府、高校、企业齐聚一堂,立足山东现实,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山东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配置规划,促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方与产业需求方深入融合,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服务。

一、政府:切实推进产教融合

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化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为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山东省在教育领域针对产教融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山东省委教育工业委员会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局长、党组书记邓云锋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将推进不可动摇的产教融合。

山东省委教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局长、党组书记邓云锋

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对培养教育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邓云锋认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联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他表示,希望通过与慧科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邓云锋在“对话活动”中也明确提出,从四个方面引导校企深度合作:一是加强“需求导向”。 着眼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职业状态发展对人才供给的迫切需求,产业突然着眼于学科专业不足,加快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体系培养体系建设。 二是“引进和教导企业”。 深入参与企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校企共同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建立共同生产性研修基地。 三是加强共同创新。 校企共同开展重要的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 四是推进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研究、混合所有制研究,通过体制变革不断提高政府财政、基础设施、科技、产业、金融等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学校是人才的供应方。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超出想象,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是各级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因此,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很多探索。 山东和慧科集团签署合作协定也是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的创新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方奇志

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方奇志表示,在海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开放式课程体系和现代化创新实践平台两大亮点与产教融合密切相关。 据她介绍,开放的课程不仅指海大开放的课程,也指海大与产业对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产业最先进的教师、技术带入教室。 海大还设立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心,拥有多个创新实训基地,根据社会和产业现实问题,积极推进跨学科团队学习的双创活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滨州职业学院院长石忠

按地方主要产业进行专业调整,开展企业和人才培养项目,滨州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开展了多种模式实践。 滨州职业学院院长石忠接受采访,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归功于产教融合,学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三、企业: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 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经济变革的发展,产教融合也得到了产业界的普遍重视。

慧科集团创始人、会长方业昌博士

慧科集团创始人、会长方业昌博士在致辞中说,教育发展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中国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变革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慧科集团要做的就是面向新的经济发展需求,为推进教育和经济变革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战略与合作部总经理刘湘雯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战略与合作部总经理刘湘雯以“产教融合“数·智”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为主题演讲,在带动创新推进的巨大背景下,企业应建立人才产业近期、中期、长期需求意识,通过校企科研合作、专业合作建设等方式改变教育内容。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