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斯贝尔的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企业流动性越来越弱,公司净利润继去年之后出现赤字,今年第三季度也出现不良现象,在可能引起公司股票“ST”危机的同时,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异常,大量现金支出下落不明等问题也需要公司合理说明
12月9日,高斯贝尔宣布公司收到了立案调查结束通知书。 案件的原因是,去年8月,湖南证券监督局以信息公开违法违反的嫌疑立案调查,经审判,确认案件的违法事实不成立,案件解决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近年来赤字持续的业绩成了压在肩上的巨石。
近年来,高斯贝尔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公司自身担心的资金状况外,第四季度能否成功成为当前关键。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高斯贝尔纯利润损失为7438万元,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损失额达到2825万元,第四季度增势,如果不能逆转,很可能成为“戴帽子”ST股。
此外,根据《红周刊》记者的计算,高贝的收入和购买数据存在检查异常,公司需要进一步说明。
市场不景气引起了“ST”的危机
高斯贝尔的主要营业业务是数字电视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2017年2月该公司登陆了中小板,发售第一天销售额就下降了。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高斯贝尔营业收入分别为10.78亿元、7.91亿元和4.1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04%、26.64%和33.9%。 或受其影响业绩恶化,2017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纯利润分别为1498万元、-7438万元和-2825万元,这是政府补助的结果。 2017年和2018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分别为1162.68万元和495.24万元,可见经营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
实际上,高斯啤酒的收入和业绩的下降与市场状况的不景气有很大关系。 高斯贝尔的主要产品有数字电视机顶盒、高频头、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和接收机等。 格兰研究发布的《第十八届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季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减少664.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减少435.2万户。 由此可见,国内有线电视行业的市场越来越不景气。
实际上,除国内市场外,高斯贝尔的主要市场位于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 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海外营业收入分别为7.58亿元、6.23亿元和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27%、78.77%和72.75%。
遗憾的是,不仅国内市场越来越不景气,2018年以来,高贝尔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的收益分别比去年减少17.77%和33.76%,减少率越来越大,高尔夫表示“2018年海外印度市场第四期模拟信号停止延迟,机顶盒的出口量急剧减少”。 显然,印度市场是重要的市场之一。
事实上,除产品直接销往印度外,高贝尔还在印度设立了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印度子公司为高贝尔分别创造了1120.57万元和492.41万元的收益和175.95万元和54.5万元的纯利润,重要的海外市场状况也越来越恶化
国内外市场不景气,高尔的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经营业绩也越来越恶化,但高尔的应收账款仍然很高。 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分别为5.51亿元、5.64亿元、4.87亿元和4.78亿元,占本期流动资产的60.46%、53.47%、63.12%和67.83%。 这意味着高贝尔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客户应收账款。 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的流动性也受到影响。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高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508.01万元、-5503万元和1405万元,累计流失达1.06亿元,但高尔今年第三季度末账户货币基金为1821
恐怕对高尔贝来说,将2019年的业绩转变为盈馀是因为2018年的纯利润损失,2019年前的第三季度也出现了巨额损失,所以第四季度业绩不能逆转,全年的业绩变为盈馀的话,高尔贝从“戴帽”变为“ST”股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这种高斯啤酒有下列计划吗? 12月4日《红周刊》记者就上述问题向高贝尔登秘书进行了邮件采访,但在投稿前,对方没有回复。
收入不正常
除上述问题外,《红周刊》记者根据金钱数据计算高尔夫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发现这部分数据存在一定的异常。
Wind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高斯贝尔营业总收入为2.76亿元,其中2亿元为国外收入,无需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国内部分按月平均收入计算后,按照适应税率( 2019年4月1日其相关增值税从16%下降到13% )整体 根据财务审计关系,这个规模的含税收益在财务报表中表示同规模的现金流入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营业性债权的增减。
本期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96亿元,扣除当年预收款项目增加的353万元,本期收入现金流入约为2.92亿元。 从当年的经营性债权来看,2019年上半期末,高斯贝尔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共计5.38亿元,类似项目比2018年底减少3323.96万元。
综上所述,2019年上半年高斯贝尔营业收入现金流入和营业性债权合计2.59亿元,比含税营业收入少约2800万元。 也就是说,2019年上半年高斯贝尔的税收收入将近2800万元,既没有现金流的流入,也没有经营性债权的支持,有虚增的嫌疑。
奇怪的是,2018年发生了相反的事情。 2018年高斯贝尔营业收入7.9亿元,其中海外收入6.23亿元,考虑到当年增值税的变化(自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从17%下降到16% ),按总计,当年含税收入为8.18亿元。
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2018年“商品销售、劳务提供收到的现金”为8.9亿元,再加上本期预收款账户减少的2096.98万元,与本期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约为9.11亿元,比含税收入多出近9300万元。 这意味着本期回收了上一年度的销售债权,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营业债权相应的金额减少了。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 Wind数据显示,2018年高斯贝尔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工作仅比上年减少6287.66万元,与理论金额明显不符,差异约3000万元。
巨额现金支出下落不明
除了营业收入存在疑问之外,高贝尔的购买数据、现金流动状况和营业负债之间的检查也存在异常。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年高斯贝尔向5大供应商购买的金额为1.2亿元,占购买总额的16.19%,可以推测当年的购买总额为7.4亿元。 根据17%的增值税计算,当时高斯贝尔含税购买金额约为8.66亿元。 同年,高斯贝尔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比上年度增加了3570.57万元,从财务审计的观点出发,从含税购买部分中扣除新的营业负债的结果,应与购买现金支出基本相同,理论上每年约有8.3亿元的购买现金支出。
但实际上,当时高斯贝尔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72亿元,除预付款增加的4669.47万元以外,与本期购买相关的现金流量约为9.25亿元,结果比理论支出的8.3亿元多9500万元。 也就是说,今年的购买现金支出比含税购买总额多近9500万元。
进一步计算,2018年高斯贝尔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2018年高斯贝尔向5大供应商购买金额为1.81亿元,占购买总额的32.33%,估计当年购买总额约为5.6亿元。 当年5月增值税税率由17%下降到16%,每月平均采购,当年含税采购额可估计约6.52亿元。 当时高斯贝尔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比上年度减少了4305.42万元,也就是说当时用于购买的现金流支出约为6.95亿元。
当时高斯贝尔的“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现金”为8亿1800万元,预付款比去年减少3786万7800万元,加上金额的影响,当年和购买相关现金支出约为8亿8.56万元。 这个结果比6.95亿元的理论金额多1.61亿元。
连续两年,高斯贝尔一直没有与巨额现金支出相关的采购数据,这些现金支出到底去了哪里,恐怕只有公司明确了。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