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股票好吗_基金定投的效果比“一次性买入持有”更好吗?

基金的定额投资是指通过对基金进行定期的定额投资,每隔一定期间(例如每月)购买固定金额的基金,而“购买持有战略”是指在初期时刻一次购买并持续持有该基金。 (注:除非另有说明,此处的基金为指数基金)

根据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观点,“定投战略”的业绩效果应该比“购买保有战略”更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普通定投理解到“定期投资”到“购买保有战略”,“定期投资”是本本入场的一种方式,具有削弱一定投资入场点选择的作用,但定投暗示的战略本质是“购买保有战略”。

仅靠加上定期定额的原本入场方式,很难改变“收购保有战略”的收益风险特征,也就是说,定投和“收购保有战略”两者基本上都应该具有期望的年收益率和资金撤回幅度。

实际上,任何投资战略都可以采用定期投入的本金入场方式,这种本金入场方式不是基金定投所特有的。

其次,我们从不同入场点和不同行情动向两个角度,比较定投战略和收购持有战略的历史业绩。 样品指数是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上海深度300指数,定投方式为每月初定额采购。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另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判断投资战略效果好坏的基准是什么? 他强调投资不仅重视收益,还重视承担风险,很多专业投资者应该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

因此,良好的投资策略首先只承担有限的控制风险,然后根据承担的风险补偿相应的利益,“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按年收益率测定收益,按最大扣除率测定风险,按收益风险比( =年收益率/最大扣除率)综合测定投资效果。 (注:最大扣除率是资产在投资期间经历的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最大减少率,用于说明投资期间遇到的最坏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投资战略的收益风险增加一倍左右,我认为这个战略是有效的。

1 .来自不同入场点的长期投资

我们以牛市初期( 2006-01-01 )、牛市中期( 2007-04-01 )、牛市末期( 2007-11-01 )、熊市中期( 2008-04-01 )及振荡市5个不同的市场时点为入场点开始投资,比较了定投战略与采购战略的业绩表现的差异。

下表显示了不同入场点的定投战略和购买持有战略的收益风险表现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

购买保有战略在牛市初期入场点明显优于定投战略,但在牛市末期(熊市初期)入场点定投战略的表现优于购买保有,但购买保有战略在牛市初期入场点明显优势。

在振荡市(起点和终点的价格点基本相同),如果先下跌后涨价,则有利于定投战略,如果先上升后下跌,则有利于收购战略。

牛市中期入场,购买战略胜利熊市中期入场,定投战略胜利。

综合上述不同入场点,定投战略和收购保有战略在收益表现方面基本相同,但收购保有战略略略好。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

在不同入场点的状态下,两者撤回资产的表现也大致相同,定投战略略略好。

从综合收益风险比来看

定投战略和收购战略难以相提并论。

2 .不同短期行情的趋势

我们将行情的动向分为4个阶段,单方面上升,单方面下降,先上升后下降(逆v型),先下降后上升(正v型)。

其中,先下跌后上升的(正v型)倾向是最有利于定投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定投笑颜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逆v型)倾向是最不利于定投的倾向,单方面上升的倾向必然可以得到利益,但收益率不能一次购入保有的单边下降的趋势是定

下表对不同短期行情趋势下定投战略和收购战略的业绩进行了比较

总的来看,在不同的短期行情趋势下,定投战略和收购持有战略也难以相提并论,不能有区别。

总结

无论是从不同市场的出发点长期投资,还是不同的短期行情趋势,定投战略与购买持有战略相比都没有显着优势,实际上两者的收益风险特征基本相同,没有本质的差异,这和我们分析定投概念原理时的结论相同。

另外,定投战略和收购战略的期待年化收益率不太高,回收风险也大,两者的收益风险比也小,从绝对的观点来看,都不是合格的投资战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