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的意见_“六大行动”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解读《山西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意见》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栗美霞

最近,山西省提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拳”,发布了“山西省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公布,确实令人关注。 这将全面提高山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山西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型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推进龙头旅游区、创新产品职业状态、提高公共服务、优化服务要素、提高市场环境、保障政策措施等“六大行动”,进一步提高山西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龙头景区的指标推进作用

在领先旅游区推进行动中,主要在创造高质量核心魅力、加大高水平旅游区创造力、提高旅游区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主要措施包括

——坚持拉动景区,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龙头景区为重点,增加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推进景区设施转型、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 对国际国内一流旅游景区,高标准完善旅游中心、停车场、标志等基础服务设施,大幅提高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能力,建设指标性服务景区,充分发挥其典型领导作用。

——立足山西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资源评价,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按照相关标准优化旅游线路和方式,扩大旅游空间,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建设高级旅游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区。

——推进景区加强市场主体意识,健全现代管理体系。 推进“网络+旅游”,加强知识旅游区建设,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和智力服务。 全面提高员工专业化服务能力,建立医疗保障、紧急疏散、紧急救援等安全保障体系。 推行景区门票预订制度,合理确定最高日待客规模,严格执行。 到2022年,所有5A级和热点4A级景区都全面实行门票预订制度,提高旅游体验度。

打造高质量的文旅“包装”

实施产品职业态度创新行动,主要是在创新发展旅游产品职业态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健康旅游,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应等方面开展。 主要措施包括:

——以文旅融合为基本路径,将绩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旅游景区,增强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参与感和获得感。 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人工智能等下一代技术的沉浸式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推进文化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势,打破地域界线,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包”“旅游区群”“套餐”等。

——依托绿水青山、古镇古村、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物古建型、民宿旅馆型、文化遗产型等乡村旅游,着力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00个旅游援助示范村。 充分发挥我省清凉避暑、森林温泉、中医药传统等资源优势,多层次开发差异化营养产品,打造“夏养山西”营养品牌。

——鼓励创建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文化旅游艺能产品。 促进文艺、娱乐、动漫等产业创新发展,增加文化旅游场所参加仪式、体验式、互动旅游消费项目。 通过加大文创企业对创新创造力的支持力度,拓展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开展文创产品设计招聘活动,举办文创产品竞赛等,推出代表山西特色、内涵丰富、有市场的文创旅游产品。

建立便利的旅游交通结构

在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中,主要从构建便利旅游交通网络、推进知识文化旅游全权、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等方面开展,主要措施包括

——加快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道的开通,建设体现山西特色的高级旅游道路风景线。 依靠重点景区、风景道路、重要交通节点,建设汽车住宿车营和交通站。 重点旅游城市将开通车站、高铁站、长途巴士站、机场到周边旅游地的巴士路线,提供便利的租车服务。 4A级以上旅游景区根据具体情况开通城市客车、旅游景区直通车等服务,形成了“站景通、城景通、景景景通”的便利旅游交通结构。

——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知识文化旅游监督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手机“旅游山西APP”功能,提高文化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易用性,大力推进网络新兴支付方式。 到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可以支持银行卡和移动支付,网票销售和4G/5G网的垄断率超过90%。

――全面完成国家和我省旅游厕所建设任务,着力提高旅游厕所管理服务。 所有厕所均配备水洗、厕所、换气设备,定期维护或使用排水厕所,厕所室内清洁,无异味,装饰有文化气息。 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评价纳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定。

优化服务要素提高旅游质量

实施服务要素优化行动,主要在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服务监督管理,加强优质旅游住宿业,打造山西特色饮食品牌,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等方面开展。 主要措施包括:

——针对大众旅游、自游、自助旅游、定制旅游等新需求的变化,积极指导旅行社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行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正确的营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吸引客户进入晋市场。 同时,规范旅游民宿市场,推进星星旅游民宿品牌化发展,促进旅游住宿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

——打造山西特色饮食品牌。 鼓励各地深入挖掘地区饮食文化,引导饮食企业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扩大饮食产业规模,传承、推广和宣传山西饮食老字号。 提出新的绿色饮食、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地方特色饮食,增加美食制作表演、参加游客体验等内容,提高游客在饮食中的兴趣感和体验感。

――提高旅游员工等级分类培训能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一线员工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加强员工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红黑名单”制度和健全的退出机制。

全面加强市场安全管理能力

实施市场环境提升行动,主要在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安全基础等方面开展,主要措施包括

——依法落实旅游市场属地监督责任,建立旅游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部门职务、一齐监督管理的综合监督结构。 运用全国旅游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督和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实现准确的监督管理。 切实开展市场秩序专业整顿行动,保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全面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和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旅游交通、涉外消防、特殊设备、高风险项目、人员密集场所、自然灾害等重点环节安全隐患的调查与完善。 实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公开制度,引导游客旅游失误,提高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政策保障旅游服务

在实施政策措施保障活动中,主要在深化“管理服务效应”改革,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措施,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主要措施包括

――继续深化文化旅游业行政审批服务改革,规范旅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总结纳税相关政策,加快文化旅游业“六最”商务环境建设。 废除政府接待定点单位制度,打破市场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措施。 继续推进国有旅游景点入场费降价,体现国有旅游景点的公益属性。 政府定价旅游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门票价格鼓励优惠20%,国有和国有控股旅游区可按市场供求情况优惠5%。 在各旅游景区实行国家和省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制定多种形式的惠民措施,吸引中外游客到山西体验冰雪旅游、温泉康养、民俗年等,鼓励培育“冬游山西”品牌。 鼓励以市为单位实行一切旅游景区的“一步”优惠,真正造福人民。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2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应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安、顺、诚、特、需、乐”六大关键,游客满意度显着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成为山西服务的重要代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