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本侵华_她曾被鲁迅怒骂,但日本侵华时,她表现得比鲁迅更好

杨影榆这个名字,很多人从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就知道,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杨江的姨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中国第一所女性大学校长,这件事并不为人所知。

杨影榆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年轻的时候父母和弱智结婚,这个家庭是大家庭,但她坚决结婚,第二天出嫁,一辈子也没再婚。

23岁时杨影榆获公费日本留学,34岁深入美国留学,考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杨影榆留学美国回国后,北洋政府任命她为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杨影榆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校长。

但在校期间,杨影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强硬推行西方教育方式,实施简单粗暴的管理办法,希望学生放心学习,没有其他多馀的思想。

但是,她在哪里知道经历过五四洗礼的中国学生成为了有思想主张的热血青年,不再接受她那种压迫的教育方式。 正好有一次,她照顾了学生相关人员,让学生们知道后,徐广平、刘和珍等学生率先开始了“杨驱运动”,请求北洋政府交换杨影榆。

(图:刘和珍)

但是北洋政府无视学生的要求,派遣军警驱散她们,逮捕了刘和稀有的13人,主张“整顿学风”。

鲁迅等着名人士真的看不见了,公然支持学生的请愿,前后发表了几篇杂文,骂杨影榆。

后来,五三十运动爆发,杨影榆带着军警进校招集示威学生,学生们在鲁迅们的支持下继续斗争,大吵大闹,北洋政府受到舆论压力,不得不撤走杨影榆。

杨影榆撤退后,回苏州女师范学校教学,直到抗战爆发。

抗战时期,日本人知道杨影榆曾在北洋政府工作过,曾在日本留学,所以想把她拉出来。 苏州日军的最高长官又向她申请了5次假职务,但都被她严厉拒绝了。

日军在苏州市内不会做坏事,杨影榆不会看到,而且她的日语非常熟练,所以带人到日军本营地谈判,痛斥日军,要求立即退出苏州。 日军自觉自己吃亏了,虽说是杨影榆,但还是信服了,把偷来的东西还给了他。

为了更好地保护女性,杨影榆利用自己年轻时设立的“二乐女学术研究社”私立学校,扩建校舍,广泛接纳苏州女性,使她们成为自己的学生,保护她们。

她的这些行为,使日军非常愤怒,她也成了日军的眼刺,除此之外一定会早起。

1938年1月1日下午,外出购买校舍扩建物资的杨影榆被两名日军宪兵监视,到达桥上时,一名宪兵突然向她开枪,另一名宪兵跳起来,把她踢下去。

杨影榆并没有因中枪丧命,而是向河岸游去。 此时,日本宪兵又向河边补充了几枪,血染红河水,杨影榆壮烈牺牲,年仅54岁。

对于杨影榆的牺牲,子孙评价道:“抗战有很多种方式,持枪、徒手、杀敌、叱骂敌人、杨影榆的行为,到底是英雄的行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