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互联网司法_最高法:互联网司法尚处探索阶段,将推动制定电子诉讼法

网络司法系统的总体框架已经完成,最高法律推动立法机构制定特别的《电子诉讼法》。 12月4日,“中国法院的网络司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表了。 最高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说,这是中国法院发表的第一本网络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网络时代司法革新发展的白皮书。

澎湃的消息注意到,2017年8月18日,中国成立了世界首个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 2018年9月,增设了北京、广州的网络法院。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网络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身份认证、在线立案、电子证据、在线审判、电子投递、电子卷宗等在线诉讼规则,为完善在线诉讼程序和规则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网络司法系统的总体框架已初步完成。 李少平说,三家网络法院和各地法院陆续制定诉讼规程、诉讼指南、诉讼手册等文件,细分网络诉讼规程,明确网络诉讼规范,逐步完善网络诉讼规则体系,有效进程网络司法实践成果

目前,网络法院的多数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外出完成诉讼,将诉讼流程从“在线”转变为“在线”。

“在全流程网络审理的3个互联网法院也能根据案情和当事人的需要提供灵活、方便、可转换的在线诉讼机制。”最高法院司主任胡仕浩表示,迄今为止,3个互联网法院中约9%的案件在线

胡仕浩表示,网络司法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在传统法院和传统诉讼模式仍然是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对于不使用网络诉讼或不愿使用网络诉讼的人,可以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全程诉讼。 “条件成熟时,我们将推动立法机关制定特别的《电子诉讼法》,实现诉讼制度的创新和飞跃。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法院还广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深入应用。

在块链领域,“人民法院司法块链统一平台”在超过1.94亿条数据的上链存储证据,利用块链技术有效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大大减轻了法官认证证据的难度。

在大数据领域,“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全国3507个法院的执法、人事政务、研究信息等数据,2019年10月31日,收集了全国法院1.925亿事件的数据,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审判信息库。

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地法院积极开发了各种智能审判支持系统,实现了案件复杂识别分流、案件智能图像、审判自动巡逻、法条和类案正确推广、文件自动生成、文件缺陷自动更正、审判风险背离度警告等功能,成为法官案件和大众诉讼的有力辅助。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记者林平

吉林日报全媒体编辑:董淑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