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_新华社发文!三个故事透露江西经济新变化

记者最近在南昌、九江、抚州等地的采访中发现,在沿海产业转移、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两个“潮流”中,江西经济在企业生产、产业结构、生产力配置方面逐渐发生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直观地表现在三个故事中。

资料图作者:欧阳苏敏

//

一双鞋是用“智造”做的

//

据说制服制鞋利润低,附加值低,国内流通的“将10亿双袜子换成飞机”曾经无能为力。 但是,从沿海回乡投资的江西省杜景平,偏偏比这更真实。 在经济压力下,杜景平每月鞋中将达到400万美元,预计每年将突破5000万美元。

为什么他会? 在杜景平的工厂江西华景鞋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机器人很忙,正在打包出口配套的高档鞋。 投资数亿元的智能制鞋生产线今年投入使用后,4名工人手工完成的裁剪线均由机械完成,生产效率提高66%,准确稳定,误差几乎为零。 “智造”加“制造”,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加上品牌经营,他的订单不断增加!

其实不仅仅是鞋子。 受土地、就业等因素制约,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搬迁之旅。 占地利的江西省“新”不厌“旧”,并非拒绝,而是积极利用赣都县、南昌青山湖区、九江共青城市等9个省级纺织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在转移中转型。 在这些地方,现在看到的不仅是加工工厂,还有“设计工作室”“大数据画面”“样品展示台”等创意时尚要素。

//

两个屏幕连接“同城”和“横断城”

//

位于南昌经开区的南昌和兴达精密光电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李爱南拥有宽6.5毫米的方形摄像头,“头小市场小也行。 目前,公司月产量为150万个,供不应求。 我们正在扩大生产能力,努力达到月产700万个。

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抚州,另一个屏幕的发展速度也令人吃惊。 南昌联创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工厂转型为当地一年能生产1.2亿张手机玻璃罩的电子信息企业,前后仅半年。

一是“同城产业集”,一是“同城产业溢出”,两个屏幕背后有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大量接受沿海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智能手机生产能力从2009年的150万部迅速提升到现在的1亿部、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地区。 江西省工信厅局长杨贵平表示,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营业收入为1871亿元,产业规模为中部地区第一。

两个屏幕折射了江西产业结构的演变。 江西省的工业有彩色、建材等,近年来,以电子信息、航空、中医药、VR、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江西省的“新名片”。 新兴产业在工业大盘的分量不断增加。 1月至10月,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增值占管制工业的36.0%,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附加价值占规定工业的21.2%,同比上升了3.9个百分点。

//

进入“读图时代”四图

//

在江西省工信厅采访时,记者偶然发现江西省围绕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制作了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地域分布图。 “四图”被装订成80页厚,江西省工信厅科学技术处长笑着说:“这是我们专家学者经过大半年制作的”。

为什么要制图? 杨贵平表示,制定产业地图是为了全省科学的产业配置,避免各地的同质化竞争。 另一方面,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关键环节,有助于培育产业生态。

根据产业地图,江西“一产一策”创建产业集群,扩链加固,加强区域合作:电子信息产业依靠京九高速铁路,以南昌、吉安、赣州、九江四地为重点承接沿海企业转移的物联网、虚拟现实产业,抓住5G的商机 以扩大应用领域、扩大制造环节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南昌以中药工业、中药服务业、抚州以中药农业为重点……

从“埋头工作”到“读图时代”,反映了江西布局产业理念的变化。 从“产业四图”看江西经济新版图加快。

资料来源:新华社记者:馀贤红

编辑:徐麟研修编辑:韩单

编辑:李薇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