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 照片/景麒
人民网成都于12月15日电气十届第十届第三媒体合作研讨会今天下午在成都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开放包容的中国、繁荣的亚洲”。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兼事务局主任宫喜祥出席会议致辞,以下是致辞的全文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尊敬的甘霖部长,尊敬的领导人,新闻界的朋友们:你好
欢聚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各国媒体界的新老朋友和美丽的蓉城。 首先,我代表新华社衷心感谢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人民日报社、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日报业集团的精心安排
“十三”机制启动以来,大力推进中日韩与东盟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边合作平台。 “十三”机制的发展与完善,为有关国家媒体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与合作机遇。 十几年来,“十三”媒体合作研讨会对拓展亚洲地区媒体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我想加深“十三”媒体交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三项建议。
一、加强新闻合作,为促进“十三”国家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增进各国相互理解,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不仅是时代潮流,也是民心所向。 媒体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布正能源,在报道中推进务实合作,为亚洲地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华社作为中国国家通信社和世界通信社,长期关注亚洲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新闻报道,一贯以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理念,向全世界介绍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新华社想和在场的媒体伙伴一起讲述亚洲的故事,架起友情的桥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第二,科技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技术推动智能媒体建设。 当前媒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层出不穷,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一媒体行业的巨大变革,各国媒体正在寻找对策,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新华社整体改造了通信社的业务流程,在国内外分公司建立了全媒体来源采集机制,大力推进了现代化分部的建设。 总部设立了统一总部融合报道的全媒体编辑中心,成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多语言全媒体提供系统,构建了复盖报纸、电视台、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的全媒体终端矩阵。 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推进系统化创新。 2017年12月,新华社发布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体大脑,去年夏天,俄罗斯世界杯报道自动生产了3.7万部短视频,最快的视频生产只花了6秒钟。 2018年11月,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发表了世界首个合成新闻播音员AI合成播音员,连续24小时传播新闻。 播音员在外形、口形、声音、姿势方面都很有真实性。 今年,俄罗斯塔斯通信社首次发布了俄语AI合成播音员“丽莎”。 这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和发布的效率,实现了从新闻收集到发布的全过程再生。
三、加强协调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媒体各有自己的新闻资源和优势,面对类似的发展挑战和挑战,要加强协调、有无互认、互学互认,深入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应对挑战。
近两年,新华社相继与日本、印尼、泰国等国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合作,以日语、印尼语、泰语发布全部感兴趣的媒体稿件,为日本、印尼、泰国人民理解中国开辟了新的渠道。 2018年初,新华社和老挝方面共同举办第一届“一带一带”老中合作论坛,广泛邀请中老两国政府、媒体、企业各界代表,协商合作大计。 明年年初,新华社还将举办第二届论坛,愿与东盟和日韩媒体伙伴坦率交流,通过有无合作,共同促进发展。
妇女、老师、朋友、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要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做好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长远的工作。 本次研讨会正是建立交流互鉴、共同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创新推进型合作与融合发展,支持东亚民心相通的三个议题,既有重要现实意义,又有长远历史意义
最后,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