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博效应”有多旺盛?
今天,第二届进博会拉开帷幕,“进博效应”有多旺盛? 距离主会场的国家会展中心隔绝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8天的延长期间,共计迎来20万人,零售总额超过600万元,国内外专业采购业者310馀组,总采购订单额超过2000万元。
我们记录了四个镜头,来看看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镜头一:“在贸易港感受到消费潜力”
“石榴汁在哪里?”“最多能买到几瓶芦荟口香糖?”“南非总统喝的葡萄酒是什么?”南非进口馆内,南非-中国边境电气商协会市场部的负责人萨拉(萨拉)一边回答市民的提问,一边将补充摆在架子上。
南非进口馆流行的水果
11月3日,南非的进口馆在贸易港正式开馆,南非的特色商品近千种登场。 仅隔半年,南非的进口馆就“一扫而空”。
刚刚进入贸易港的莎拉对自己的“库存”很有信心,但现在有空就急于补充。 原本准备的几十箱应季水果,南非橙子和南非葡萄柚,在延长期间只能出售一个。 南非的橙子300个,南非的葡萄柚200个,世博会的第一天上午就卖完了。 “在贸易港感受到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莎拉说道。
“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了解全球产品。 莎拉对消费者精通南非产品也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特意带来南非的奶油,价格比市售便宜了50%。 没想到消费者能够马上指出来”
据记者介绍,入博会延长期间,贸易港一天最高客流达到3万2千人,零售额的增加显着。 蒙古纯羊毛膝盖,瑞典迷你肉丸,澳大利亚杏牛排成为最畅销的商品,其中蒙古纯羊毛膝盖在高峰时每秒售出5个。 在国家进口馆区域的最高峰期间共有6500名客人,北欧中心进口馆的最高一日游客超过了1万6500人,绿地钻石直销中心最高一日零售额达到了30万元。
镜头二:“我们把产品卖给东北”
喀麦隆的进口馆聚集了很多人,客人丽莎拿出二维码,熟练地向前进购买的消费者收据和来询问的购买者添加了微信。 “参加去年的博览会刚过去一年多,我们就把产品卖给了东北,”她说。
贸易港喀麦隆进口馆负责人丽莎
第一次参加博览会,丽莎带着喀麦隆特色商品进港。 丽莎告诉记者,馆内主要展示的商品有牛角梳、刮板和乳木果油等护肤品。 第二届入博会结束后,追加了咖啡豆和动物木雕等一百多种商品,非洲的特制乐器等。
一年多来,丽莎接到上海、沈阳、温州和其他江浙地区的订单。 成千上万的牛角,500多人的黑木木雕很受欢迎,整体的销售额上升了约50%。 这几天,乳木果油大约卖了300瓶。
记者从绿地集团获悉,博览会开幕期间,绿地贸易港订单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 绿地贸易港也开放“中国之行”,通过在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展示贸易港展馆和展销博览会的商品,扩大推进效果。 11月16日,在首个武汉绿地彩色城市建立贸易港“武汉馆”,展示千馀件入博商品,贸易港“中国行”访问天津、济南、哈尔滨、南宁、昆明、西安、宁波等城市。
镜头3 :“没想到海外客人会点菜”
捷克是第二届入博会的主宾国之一,国家馆里最“吸引眼球”的水晶、啤酒、蜂蜜蛋糕,已经摆在绿地贸易港的架子上。
中国捷克联合促通中心副会长谢焱告诉记者,第二届进博会刚刚结束,捷克进口馆就收到了辽宁地产商3万元的水晶订单。 “下一份订单还在谈。 这两天,又有好几个买家听到了消息”,他意外的是,来自海外的订单也增加了很多。
中捷克共和国促进中心副会长谢无
泰国客户当场点的一套威士忌
第二届世博会前夕,两位泰国客人来到国家会展中心附近,提前感受到了“世博会的氛围”。 他们去了绿地贸易港,被捷克进口馆的水晶吸引,马上订购了一万美元的水晶威士忌套餐。 这个泰国和捷克的订单签字只需要10分钟。 谢焱进入博会之前认识的韩国采购商,听说在绿地贸易港开设了捷克的进口馆,特意来谈生意。 很快完成了一年50万美元的采购意向订单。
入博会扩大期间,海外的购买者“集团式”访问,在当地签订购买意向订单。 入博会作为多年的展示交易平台,在绿地贸易港展示食品、酒饮、日用品、家电等品种5万多件商品,其中包括入博共济商品7000多件,“展品”变成了“商品”。
镜头4 :“试水新产品准备明年进入博览会”
进入第二届博览会期间,英国进口馆在绿地贸易港正式亮相,威士忌、坚果、咖啡等英国特色商品一齐展出。
Sinowei英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张凯今天一直在贸易港口装“泡沫”。 陈列室里人流密集,他不是匆匆卖新产品,而是拿着小玻璃杯,欢迎现场消费者品尝,倾听人们对英国威士忌的意见。 因为Sinowei没有申请第二届入博会,张凯利用英国进口馆进入贸易港的机会,提前尝试了“试水新品”,看了中国市场的反映。
Sinowei英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张凯与顾客谈话
“试验水效果出乎意料,河北、深圳、广州、浙江、北京、上海的客户,我们都在洽谈中,”张凯说,“我们积极报名参加第三届入博会,明年将展出这些新产品。”
入博会的效果还在扩大。 据记者介绍,已经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7家客户进入绿地的全球商品贸易港,国家进口馆有32家,德国、波兰、瑞士、印度、突尼斯等约10个国家的中国驻华机构表明了开馆的意向,约40家商社和企业协商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