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力要_用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话语权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涪陵页岩气项目带压作业施工。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具有“人无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有发言权”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洪山在摆脱赤字的过程中,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坚定地树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抓好“创新推进”、“高端”战略定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始终推动公司高质量、高效发展的工具,积极规划石油工程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布局,大力支持市场开发和生产经营,促进公司创新创造效应的发展。

打破垄断

填补国内高端技术空白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高端设备处于无法寻求供给的状态。

旋转导向工具具有缩短钻井周期、可长期施工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高端钻机控制服务市场的必备设备。 国内的旋转导向工具严重不足,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服务也按时收费。

“保守估计,每年西南和西北市场的回转导向工具工作量达到250井次以上。”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在钻机控制中心对工具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页岩气开发领域的旋转引导技术服务存在很大差距。

工程技术服务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偷工减料”,到处受到干扰。

2018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投资了千万人,引进了5套旋转引导系统,交给了研发人员。 通过系统交接、应用开发,钻控技术研发队伍很快完成了系统本体结构、液压单元等设计优化,旋转导向器的研发速度稳步提高。

为了缩短难关的研发周期,迅速提高公司高级装备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成果的转换能力,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与烘焙保险丝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两套自动逆转kg3旋转导向单元,挖掘研发团队的技术难关, 最终形成了SINOMACSATSIII型旋转导向系统,在胜利油区营地6-更倾斜的51井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迅速提高了钻井技术的整体水平。

历经艰巨的自主开发,钻控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8项,海外专利3项。 与此同时,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形成了以MWD在线测量仪、地质导轨、在线测量仪、井下控制器为中心的四个系列12种在线测量设备系统。 其中,SINOMACS品牌产品销往国内各大油田,技术服务业务遍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成功应用1000馀井次,为各油区和客户创造产值10亿元以上。

胜利石油工程科学研究者专心研究,致力于打破技术垄断,填补技术空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十年的困难,形成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核心技术和核心后处理技术,扭转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的工具国产化, 打破海外公司垄断,成功推广到中海油、四川页岩气等市场的泥浆不会掉落的技术,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填补国内空白……

领导国际

竞争高端油服市场

2018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院自主开发的记录井房式钻井液在线监测系统在桩12-平21井试验成功,实现了钻井液10项参数的实时测量、连续记录。 经过鉴定,达到了全体国际领先的水平。

每秒记录一组数据,远远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10至15分钟监测频率,更好地推测井下情况,应对突发问题,可以初步实现工程化的应用目标。

领先国际,钻井液检测技术只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众多技术之一。 2019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测井SINOLOG900网络成像系统也列入国际前列。

作为全国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专业化测井技术服务公司之一,20世纪90年代胜利测井自主开发的SL-3000型数控测井系统,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还向国外出口,开拓了我国测井装备仅进口不出口的先河。

但在科学技术领域,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到2013年,胜利井的主要设备还停留在数控井的阶段,传输速度为230kbps,世界上最高的网络成像设备传输速度达到了900kbps。 在“数控测井阶段相当于“智能手机”,互联网成像阶段相当于“5g时代””的强大落差下,胜利的测井人才开始全力以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石化特色的下一代测井装备。

六年来,胜利工程实现了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温长缆井数据的高速传输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是鉴定委员会鉴定SINOLOG900网络图像测量系统的结论。

近年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获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开发出电磁波电阻率、175℃高温MWD等系列钻井控制仪器,成为世界上管理少数高温钻井测量技术的油服公司之一,形成了抗高温、合成基、强抑制等10多种钻井液体系统, 应用于250馀口深井,井下复杂情况减少50%,SINOLOG900网络成像测井系统、高温满贯测井、偶极横波遥感器等关键设备产业化,传输速度达到1.2Mbps,声波探测范围从几十厘米延伸到八十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耐温度达到200℃, 开发了耐压高达160Mpa、具备进入高温、小井眼市场先进武器的中国石化品牌系列综合记录仪,远航20多个国家的井下随钻瓦斯检测技术克服了井下钻井液的采集、气液分离等世界性难题,录井方式已从地面向井下扩展的带压作业技术在礁石坝地区规模化应用

目前,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已经形成钻控、网络成像测井、勘探人员综合记录测井等三大品牌产品,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定位机制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公司、井下作业共同完成的“泵送桥塞孔联合技术应用”在市场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鼓励科研队伍67万元。

不仅是这个科研小组,受到奖励的还有来自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9个科研小组。 2017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首次选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国石油化学体系内尚属首次。

为使创新更加持续、更加专业、更加有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大力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津贴制,推进成果认证评价体系建设,在项目研发中实现重大突破和创新效果的项目责任

科技成果按后评价收益的5%设立奖励的技术发展奖和科技进步奖,每年审查一次,鼓励为科技创新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授予的众多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发明创造,经专利批准后,一次奖励发明人,专利为2万元/项,实用新型为0.3万元/项

近年来,该公司累积实施国家级课题18项、中石化级105项、省部级以上奖项52项,共同申报的《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边研发边实践边推进”的思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在南海涿州12井世界首次成功实施了24英寸自来水开窗作业、南海LW3区块天然气水合物钻井心等重点井和重大工程,科研成果转化率达85%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推进“新技术考试风险补贴”、“新技术转型创造效果奖励”、“项目长责任制”等激励管理方法,有效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效果的积极性。 加强科研机构、市场部门、生产机构联动,普及钻枪成像、钻机自动化装备等85项技术,1-11月,收益达8.2亿元。 其中,综合地质导流技术在西南页岩气块中应用27口井,泵送桥塞孔联合技术在重庆涪陵、华北油区、东北油区应用109口井,元素记录井、水淹层及选层评价等技术在中石油、中海油等市场收益约1500万元。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发布《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分专业队伍人才序列,建设工程技术、工程装备、勘探开发三大专家人才池。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拥有中石化集团公司一支优秀创新队伍,石油工程公司四支优秀创新队伍。 在平台建设方面,公司构建面向世界的研发平台,集成外部科技资源开展战略合作,作为创新推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和战略工作,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18个各类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动力。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总是认为,只有培养新技术、新业务、新动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输给企业的地位。

(这篇文章由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