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股票京东方股票_三星LG“低头” 中韩迎来高端面板对决

国内面板制造商逐渐占有市场主导权。 12月12日,TCL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旗下的TCL华星大尺寸面板将继续全面生产。 根据另一条新闻报道,苹果公司正在评价京东27英寸液晶( LCD )面板。 这是iMac首次采用京东显示器。 对于国内面板厂商的快速发展,以往垄断市场的韩国厂商保守,三星、LG显示器相继减少LCD面板的生产,将来发布的LCD面板的订单交给中国企业。

但是,随着液晶面板的平均价格下降,溢价能力在行业并不受到期待,因此中韩面板厂商未来的竞争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端面板,如OLED、QLED、micro LED、QD-OLED等,双方都在这一领域不遗馀力地投资。 但是,在技术开发和收益性方面,国内制造商与三星等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国内厂商苦恼

国产面板上不断传来好消息。 根据TCL集团公告,旗下的华星大尺寸面板正在持续全面生产。 1-11月份,上市面积比上年增加16%,商用标识、电竞等高附加值产品显着上升的两条G8.5生产线( t1、t2)持续提高工艺水平,新产品和新应用导入顺利的t6生产线按计划出厂,t7生产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预计2021年批量生产的中小尺寸销量持续增加,G6的LTPS- LCD生产线( t3)投入数量达到50枚,超过设计生产能力的11.1%,维持全面生产,LTPS- LCD产品Q3市场份额稳定居世界第二。

此前,华星光电8.5代LCD面板产量今年下降10%,TCL集团此次公告透露了这一消息。

据报道,苹果正在评价北京东方的27英寸液晶面板。 这将是iMac首次采用北京东方显示屏。 上个月,武汉京东10.5代线项目亮灯,进入生产阶段。 该生产线项目自2018年4月开始,总投资达460亿元,主要生产65和75英寸、分辨率8K和4K的液晶显示屏。 本项目为京东方第二条的10.5代TFT-LCD项目,前10.5代线路项目位于合肥,目前正在量产。

京东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在LCD方面,京东的主要方向为车载、大尺寸和4K、8K超高清显示,同时拓展了各种细分场景的应用。

近两年来,国内面板企业一直占据面板市场的主导权。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出厂数量占全球45.8%,强调规模优势,其中京东居首位,继第一季度后再次超过LG显示器,华星光电排名第四。

IHS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面板面积规模每年减少5%,其中,国内顶尖企业TCL华星和京东分别以17%和11%位居前2。

韩国企业淡出液晶市场

面对中国面板厂商的强有力攻势,韩国面板厂商的压力也在上升。 但是,这些并没有通过增产夺取市场份额,反而开始减产。

三星现在大幅削减了7代和8.5代的LCD面板的生产量。 该公司销售8代LCD生产线,与中国厂商进行最后谈判,其生产线名称为8(8-1)代或8A生产线,今年中止运营,本月有消息称生产能力达到8万元。

LG显示器从6月份开始减产,停止了第7.5代和第8.5代LCD面板生产线的一部分,其下属的5代、6代、7.5代、8.5代面板减产10―20%左右。

由于市场受到冲击,三星和LG Display的成绩单不太好看。 LG显示器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亏损,京东加码价格战场,之后LG显示器的亏损逐渐扩大,2019年第二季度LG显示器单季度亏损21.86亿元( 3690亿韩元),亏损面积增大。 三星面板今年第一季度也损失了5600亿韩元,相当于损失了32.3亿元。

市场调查公司DSCC指出,2020年韩国LCD的生产率进一步下降,当地电视制造商的LCD面板的供应链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三星VD事业部,LG增加中国面板的订购数量。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指出,液晶电视仍是市场的主流,液晶面板需求较高,液晶电视将来可能被替代,但有一段时间内,国内上流厂商的收益将会增加。

除了韩国企业外,日本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松下上个月也宣布结束液晶面板业务,旗下的松下液晶显示器( PLD )将于2021年结束生产。

火药味儿越来越浓

但三星和LD显示器渐隐液晶面板市场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将更多能力集中在高端OLED、QLED、micro LED等领域。

最近,三星着手开发自发性的QLED,对现在成熟的OLED市场产生了冲击。 以前三星自身搭载的QLED显示技术实际上是基于LED背光源+量子点显示面板的组合。

LG显示器是世界上唯一能批量生产大规模OLED面板的厂家。 今年8月底,中国首个大规模OLED面板生产基地LG Display广州的8.5代OLED生产线被批量生产。 这条“采用最先进技术的新生产线”提高了OLED面板的生产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LG Display广州OLED工厂的初始生产能力每月可达6万块玻璃基板,2021年底最大生产能力每月可达9万块玻璃基板。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差距,最直观的是现在的收益、利润。 以2018年为例,京东在世界上获得了很多首位,收容额为971亿元,三星面板收容额为1925亿元的1/2左右。 另一方面,京东的利润为34.35亿元,只是三星板155.3亿元的四分之一。

国内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和盈利能力显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首先是高端产品不足,结构性能力过剩,然后上游原材料企业需要加强核心能力,加强产业链辅助能力,第三是进一步提高技术反复跟进战略,特别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反复,中国产业必须跟进

因此,国内的面板制造商也继续追加OLED等高端面板的领域。 根据TCL集团的公告,该公司G6柔性AMOLED生产线( t4)经过半年以上的产品开发和试制,AMOLED产品将于本月批量生产。

京东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京东今后不会投资LCD生产线,而是将重点放在OLED、miniLED、microLED等的显示上。”

京东、维信诺、华星光电、深天马已经为市场提供了OLED屏幕,受国产手机制造商欢迎,如华为京东、中兴为华星光电、粤为维信诺的OLED屏幕。

“对于LCD,OLED、QLED有更好的溢价,也给予了更先进的技术符号。 从技术实力的体现、收益力的获得、产业地位的确立来看,也将挑战确立国内嵌板产业的全球市场形象。 丁少将说。 北京商报记者石飞月/文并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