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关晓彤_什刹海试点管网养护“神器”

排水井内有可远距离操作的隔水板,不仅解决了排水工人夜间养护的难题、养护期间的麻烦问题,还节约了养护用水。 这是北京排水集团在西城区什刹海地区试用的排水管网智能清洗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处于试验阶段,将来有望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普及。

陈晓东是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子公司班长,什刹海前沿海北长5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是他的管辖范围之一。 在排水管网中流动的是从附近居民家里排出的生活污水和降雨时流入的雨水,排水管网需要定期进行清扫和养护,以防止泥沙和垃圾等堵塞管道。

去年年底,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子公司成立了什刹海地区智能管网试验项目,试验性设置了沿前海北边的3个排水管网闸门,设置了智能清洗设备,通过物联网等手段,远程或自动控制闸门,实现了自动清洗。

这是什么样的“神器”记者昨天跟随北京排水集团管网的子公司杨福天和陈晓东副社长,来到了前海北沿路巷道的14号院前。 打开井盖,就能听到井里的水声。 “这些都是从周围用户的家里陆续流出的生活污水。”杨福天指的是井里的挖掘机之类的铸铁材质设备,说“这就是智能清洗设备。” 杨福天解释说,智能清洗系统由斗杆、挡板和控制箱3个部分构成,挡板上升时切断上游管线的横截面,切断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水。 管线需要清洗时,控制箱通过物联网接收信号,控制臂下降,挡板下落,水头急速向下游流动,以水流自身的流速清洗管线内壁。

杨福天表示,用于清洗的水量积蓄时间不同,最长的是十几个小时,能积蓄150米到200米左右的清洗距离,如果周围的水量大的话,几个小时就能清洗一次。

“现在我们的管网干净了。 以前,井盖一打开就有味道”最高兴的是陈晓东,以前每次来沿海北边的作业,他的班至少要来5个人和2辆车,5个晚上就能完成。 设置“神器”后,1人和1台电动汽车,每月巡回2次,打开井盖检查设备,只需手动调整,10分钟即可完成。

图为养护工人看系统。

本报记者叶晓彦文拍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