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组合使用的联动电动手术床
人民网哈尔滨在12月11日电话里常说。 最新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当然也要配合最尖端、最尖端的联动电动手术床,强力配合,帮助正确的外科发展,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12月9日,哈医大第二院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迎来了“最强伙伴”——Trusystem 7000DV达芬奇手术系统一体化的联动电动手术床(简称电动手术床),专门设置并正式使用。 电动手术床可与达芬奇机器人联动,在电动手术床调整体位角度时,达芬奇机器人四个腹部内的机器臂可同时移动,避免损伤其他周围组织和器官,改善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术后恢复。
达芬奇手术系统一体化的联动电动手术床能够进行头脚交换体位和床面水平位移
12月10日,在达芬奇机器人和电动手术床的默契下,对患者进行了3次体位调整。 普通外科七大病房(肝胆胰微创外科、腹腔镜外科、微创减量代谢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孙世波教授小组以高科技顺利完成了中段胆管癌根治术。
电动手术床和机器人“共舞”对患者改三姿态手术
从哈医大二院引进的联动电动手术床“上冈”的第一天开始,孙世波教授队伍就为66岁的女性患者在达芬奇机器人支援下进行了中段胆管癌根治术。
控制联动电动手术床的遥控器
孙世波教授表示,中段胆管癌根治术需要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所有淋巴结,仅留下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手术难度高,操作复杂。 术中适当调整患者体位,可通过重力改变脏器位置,保证手术操作更简便,术野更明确,手术效果更好。 例如,进行胆肠吻合时,小肠与胆管之间必须没有牵引力,因此,此时为平卧位,小肠不会因重力而下落,能够进行正确的吻合。
普通外科七病房(肝胆胰微创外科、腹腔镜外科、微创减量代谢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孙世波教授坐在达芬奇的机器人控制台前准备手术
他说,以往在达芬奇的机器人手术中调整体位需要取下机器人的4根手臂,体位调整完成后,重新安装手臂再继续手术,手术非常麻烦,同时患者的麻醉时间也增加了。 现在,导入与达芬奇的机器人组合使用的电动手术床,通过有线、无线、红外线方式与机器人完美连接,实现设备间的联动,手术床改变角度体位调整时,与机器人联动的4根机器人臂也同步调整角度,无需拆卸机器人臂,腹部的
患者躺在电动手术床上固定,机器人的4根臂也到达指定位置,手术顺利开始。 手术开始后,患者头高和身体右侧高体位,孙世波教授在控制台处理好肝门部胆管周围后,用控制台向电动手术床发出指令,手术室护士用遥控器发出指令,看到手术床和四个臂一起动作,7秒后患者体位变为平卧位, 四个臂也随体位改变角度,孙教授开始小肠与小肠吻合后,为进行肝门区胆肠吻合,在提高患者头部的手术结束后,为降低吻合口张力,将患者体位调整到平卧位。 根据孙世波教授丰富的手术经验,达芬奇的机器人和电动手术床协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比以前减少了30分钟。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与电动床联动进行手术
据哈医大二院医务部部长王广志介绍,电动手术床能够进行头脚交换体位和床面的水平位移,头和脚倾斜45°,左右倾斜30°的背板能够立起达到90°,向下倾斜40°的左右脚板能够分别控制,立起直到90°, 下方至105°,应配合达芬奇手术系统完成妇科、泌尿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等机器人辅助手术。 (赵丹、李华虹、曹杰)
本组照片由哈医大二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