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信(记者张晶)最近在市职工服务中心举行了以“摆脱萨蒂亚的交流习惯性模式,享受自由交流”为主题的职工心理护理服务的开放日活动,来自西城区保健委员会、燕山石化公司、方庄地区总工会等团体的100多人
“这是一个机器人,头是圆的。 」在活动会场,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画交给现场的员工,只有她能看到这幅画,其他员工根据她的说明画这幅画。 听了同样的说明,现场的员工展示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老师向大家提出了课程的第一个问题。 “在交流中,对方真的明白我们想传达的意思吗? ’我说。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员工说出她的困惑,在工作中,大家都很重视学习业务知识,但是无视交流方式对工作的影响,在家里也是这样,总是因为小事,和丈夫吵架。 如何使沟通更加有效呢? 老师用“情景剧”解开了大家的疑问。
“看到屋子里这么乱,你收拾不了吗?。 “既然你觉得很混乱,为什么你不收拾,什么都得等我呢? ”老师出了问题,围绕着“谁在做家务”这些小事,现场的员工扮演丈夫和妻子,大家在现场交流,大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交流问题。
“在萨蒂亚交流模式中,这是典型的谴责型交流,最终不仅问题无法解决,夫妻关系也可能紧张。”老师相应地,萨蒂亚模式提出的是一致的交流,没有谴责也没有恭维,有人情味的表达
“通过这次课程,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改善的途径。 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成就。 ’放学后,一个员工发自内心地对记者说。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心理护理服务开放日活动已连续4年举行,今年的活动从4月份开始,持续到12月份,每月设置主题,进行2次活动,活动内容新颖实用,深受职工好评。
张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