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投资董事长_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期待企业与投资者共同成长

2019年12月8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8015,SH )董春海理事长作为科学创板的首位上市公司代表被邀请到客观“对话”栏,与来自a股上海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企业代表讨论a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探索资本、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

与其他的a股板块相比,今年刚刚设立的科学创造板用宝宝来表现也不为过。 但是,自今年3月首次接收企业以来,前25家科学创业企业上市,迄今已经有百多家企业通过了审查,科学创业板的成长显得尤为突出。 那么,科技领导人邓春海对科技板块的看法是什么呢?对于资本市场与科技企业的关系,他有什么看法?

科学技术的硬实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尺度

邓春海说,刚诞生不久的科学创造板首次将科学创造属性作为企业上市的重要指标,这符合国家战略,为自有硬科技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 另外,邓春海表示,科学创业板将企业上市时间从2年缩短到3年到半年,大幅加快了企业上市速度。

实际上,科学创业板上市以来,“科学创业速度”一直在市场上很有意思。 前几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社长徐毅林宣布,截止到12月4日,科学创业板共受理企业181家,其中104家通过审查,60家已上市,募集资金757亿元。 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机制已初步发挥。

但是邓春海强调,在大幅缩短企业并排出货时间的同时,等待上市企业的压力也在增大。 “科学创造板出来之前,大家排队等待发货,耐心等待的话,发售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科学创造板却不同,特别是前25家科学创造企业必须与数百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确实自己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技术能力”。

以交通控制技术为例,公司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自主开发与产业化。 根据公司相关财务数据,最近3年的研究开发费用率在6%~10%之间。 在重量磅产品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CBTC系统)、基于互连的CBTC系统( I-CBTC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 FAO系统)是业界领先的。

2010年,“北京地铁亦庄线”CBTC信号系统示范工程顺利开通,表明公司CBTC核心技术实现了实际工程应用,中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四大掌握和运用该核心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外国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信号系统的进口替代。

2015年,公司担任重庆环路互联国家示范工程技术领导,完全摆脱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中国标准的CBTC互联产业链,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2017年,搭载公司FAO系统的北京燕房线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全自动运行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搭载公司FAO系统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正式开通,标志着世界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高速全自动运行路线的开通,完成了我国超越该领域的重要历史使命。

论资本市场:期望企业与投资者共同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创造板在市场开始的当初,很受资本的欢迎,相关企业的股价也应该变高。 但是随着热钱退场,科学创业板相关企业的股价似乎也逐渐回到合理的阶段。 据新京报有关统计,截止到12月4日,科学创业板股份数为60股,其中破产股份数为10股,比率达到六分之一。 其中,5股比发行价格下跌10%以上。

对此,邓春海表示:“科学创板的发售确实得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科技实力的认可。 但是,对于股票价格,我们也要冷静考虑。 科学创造板刚刚成立,资本市场必将出现淬火兴奋期、调整期、钻井期三个阶段。 目前,市场只是从兴奋期进入调整期。 ’他说

另外,邓春海表示,对于交通制科学技术来说,比股价变动更大的挑战是把握信息披露的尺度。 “企业对技术开发具有产权保护、研究开发进展秘密等需求,但上市后,企业信息需要定期披露,这对于交通制科学技术等科学创新板场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我们需要把握与信息披露的关系。”

但是邓春海强调,与上述挑战相比,给科技创新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空间。 “科学创新板符合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核心技术,为市场认识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分配机会”,邓春海希望科技创新板投资者像纳斯达克投资者一样,比起短期利益更注重科技企业的科技力量,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能够与科技创新企业一起成长。

那么,在邓春海,企业的科学属性应该如何表现?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对此,他表示:“一是满足国家战略要求,二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三是拥有自主研发、测试、制造、训练、维护等完整平台,四是取得独立第三者认可,五是用户广泛应用,六是方向跟随者

实际上,作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领导企业,交通控制技术以这7个标准要求自己。 持续的研发投资和技术积累,使公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包括基础CBTC系统、I-CBTC系统、FAO系统以及即将到达的VBTC系统等满足市场多样化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同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路线不断扩大公司的市场规模。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